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7的博文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3)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1)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2) 尼山 曲阜接泗水邹县界。颜氏祷此,而孔子生。记云:颜氏升之谷,草木之叶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叶皆下垂。 雷泽  在曹州。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颊,鼓其腹则鸣。《史记》:舜渔于雷泽。即此。 鸣犊河  在高塘。孔子将西见赵简子,闻杀窦鸣犊,临河而叹,因名。 濮水  濮州上有庄周钓台。昔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自投濮水而死。后卫灵公夜止濮上,闻鼓琴声,召师涓听之。师涓曰:此亡国之音也。 牛山  临淄。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公问故,对曰:使贤者不死,则太公、桓公常守之矣。勇者不死,则庄公、灵公常守之矣,吾君安得此位乎?至于君独欲常守,是不仁也。二子从而泣,是谄谀也。见此二者,臣所以窃笑。公举觞自罚,罚二臣者。 愚公谷  临淄愚公山之北。齐桓公逐鹿至此,问一老父:何以名愚公谷?对曰:臣畜牸牛生犊,卖犊而买驹,少年谓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邻人以臣为愚,故名。 九华山  青阳,旧名九子山。李白谓“九峰似莲华”,乃更今名。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见九华,深悔前言之失也。 禹祁山  姑苏城西,相传禹导吴江以泄具区,会诸侯于此。 洞庭山  姑苏城西太湖中。一名包山,道书第九洞天。苏子美记:有峰七十二,惟洞庭称雄。 孔望山  海州。孔子问官与郯子,尝登此望海。 夹谷山 在赣榆,即孔子会齐侯处。 硕项湖  在安东。秦时童谣云:城门有血,当陷没。有老姆忧惧,每旦往视。门者知其故,以血涂门,姆见之,即走。须臾,大水至,城果陷。高齐时,湖尝涸,城址尚存。 龙穴山  六安上有张龙公祠,记云:张路斯颖上人,仕唐为宣城令,生九子,尝语其妻曰:吾龙也。蓼人郑远亦龙也,据吾池。屡与之战,不胜,明日取决,令吾子射系鬣以青绢者郑也,绛绢者也。子遂射中青绢者,郑怒,投合肥西山死。即今龙穴。 巢湖  合肥。世传江水暴涨,沟有巨鱼万斤,三日而死,合郡食之。独一姥不食。忽遇老叟,曰:此吾子也。汝不食其肉,吾可亡报耶?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窥之。有稚子戏以朱傅鬼目。姥见,急登山,而城陷,周四百馀里。 滇池 ...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2)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1) 钟山  在分宜。晋时,雨后有大钟从山峡流出,验其铭,乃秦时所造,故名钟山。后有渔人,山下得一铎,摇之,声如霹雳,山岳动摇。渔人惧,沉之水。或曰:此秦始皇驱山铎也。 寒石山  唐寒山、拾得二僧居此。丰干和尚谓闾丘太守曰: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后身。太守往迹之,二人笑曰:丰干饶舌。遂隐入石中,不复出。 石镜山  在临安。有圆石如镜,钱镠少时照之,冠冕俨然王者。唐昭宗封为衣锦山。镠常于此宴故老,木石皆披锦绣。 宛委山  在会稽禹穴之前。上有石匮,大禹发之,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长一尺二寸。又传禹治水毕,藏金简玉字之书于此。 宝山  一名攒官。在会稽县东南。宋高、孝、光、宁、理、度六陵在焉。元妖僧杨琏真伽发诸陵,唐珏潜收陵骨,瘗于兰亭山之冬青树下,陵骨得以无恙,独理宗头大如牛,不敢更换,元人取作溺器。我太祖得之沙漠,复归本陵,有石碑记其事。 越城中八山  卧龙、蕺山、火珠、白马、蛾眉、鲍郎、彭山、怪山。更有黄琢山,在华严寺后,人不及知。蛾眉山,在轩亭北首民居之内,今指土谷寺神桌下小石为蛾眉山者,非是。怪山在府治东南,《水经注》云:是山自琅玡东武海中一夕飞来,居民怪之,故曰怪山。上有灵鳗井,鳗大如柱,能致风雨。越王筑台其上,以观云气。 尾闾  台州宁海县东,海中水湍急,陷为大涡者十馀处,百凡浮物,近之则溺。 瓠子河  汉武帝元光三年,河决顿丘,复决濮阳,瓠子泛郡十六,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天子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筑室其上,名防宣宫。 钱塘潮  朝夕两至,初三日起水,二十日落水。每月十八潮大,八月十八潮尤大。有候潮歌曰:午未未未申,寅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轮。 磻溪  在凤翔府宝鸡县。吕望钓此,得一鱼,腹有璜玉,文曰:周受命,吕氏佐。令石上隐隐见两膝痕。 滟滪堆  在瞿唐峡口。有孤石,冬出水二十馀丈,夏即没入土。人云: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以为水候,庾子舆奉父榇还巴东,至瞿唐,水壮。子舆哀号,峡水骤退,舟得安行。人为之语曰:滟滪如幞本𣎴通,瞿唐水退为庾公。 瞿唐峡与归峡、巫山峡,世称 三峡 ,连亘七百里,重岩叠障,隐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水经》云杜宇所凿。 烂柯山 ...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1)

九山  会稽山、衡山、华山、沂山、岱山、岳山、医无闾山、霍山、恒山。 九泽  大陆泽、雷夏泽、彭蠡泽、云梦泽、震泽、菏泽、孟潴泽、濴泽。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济南府泰安州。南岳衡山,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中岳嵩山,河南河南府登封县。西岳华山,陕西西安府华阴县。北岳恒山,山西大同府浑源县。 九河  曰徒骇,曰太史,曰马颊,曰覆釜,曰胡苏,曰简,曰洁,曰钩盘,曰鬲津。 五镇   东镇沂山,东安公在沂州。南镇会稽山,永兴公在绍兴。中镇霍山,应圣公在晋州。西镇吴山,成德公在陇州。北镇医无闾山,广宁公在营州。 五湖  一洞庭,二青草,三鄱阳,四丹阳,五太湖。一曰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一名震泽,一名笠泽。 四渎 者,江淮河汉是也。禹平水土,名曰四渎。《礼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四海  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九戎、八蛮、九夷、八狄,形类不同,总而言之,谓之四海。渤澥者,又东海之别支也。 三岛  东海之尽谓之沧海,其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银为官阙,神仙所居。 五山  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五山。 三江  三江者,松江、娄江、东江也。其分流处,曰三江口。 三泖   在松江府。俗传近山泾者为上泖,近泖桥者为中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白馀里曰长泖,是谓三泖。 昆仑山  在西番。山极高峻,积雪至夏不消,延亘五百馀里,黄河经其南。 黄河  在西番。其水从地涌出,百馀泓,东北汇为大泽。又东流为赤宾河,合忽兰诸河,始名黄河。从东北至陕西、兰州,始入中国。元招讨使都实始穷河源。 华山  韩昌黎夏日登华山之巅,顾见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据崖大哭,掷遗书为决。华阴令搭木架数层,绐其醉,以毡裹缒下之。 匡庐山  在南康府。周时匡裕兄弟七人结庐隐此,故名。志中言有二胜,开元漱玉亭、栖贤三峡桥,内有白鹿洞,为朱晦庵读书处。今另设学校,以教习诸生。 武夷山  在崇安。高峰三十有六,道书第十六洞天,当有神人降此,自称武夷君。又《列仙传》:篯铿二子,长曰武,次曰夷,故名。 龙虎山  在贵溪。两石峙,如龙昂虎踞,即上清宫也。世为张道陵所居,上有壁鲁洞,即天...

卷之二 地理部:古迹

赤县神州  《古今通论》:东南方五千里,名曰赤县神州,中有和美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城,帝王之宅,圣贤所居也。 枌榆社  汉高帝祷于枌榆社,帝之故乡也。高帝以丰沛为其汤沐之邑,令世世无有所予。 新丰  太上皇居深宫,以生平所好,皆贩徒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之辈,今皆无此,故怏怏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旧乡里。命匠人胡宽悉仿其衢巷门闾,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认其门而入。放牛羊鸡犬于通涂,亦各识其家。上皇大悦。 洋川 者,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罢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洋川。高帝为驿致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县。又故目其地为洋川,用表夫人诞载之休祥也。 桑梓地  祖父植桑梓以遗其子孙,子孙思其祖泽,不忍剪伐。故《诗》曰:维桑维梓,必恭敬止。 汉寿 在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汉封关公为汉寿亭侯,即此地。后人称寿亭侯者误。 度索寻橦  度索,以绳索相引而度也。寻橦者,植两木于两岸,以绳贯其中,上有一木筒,所谓橦也。人缚橦上,以手缘索而进,以达彼岸,有人解之,所谓寻橦也。 井陉道  韩信与张耳将兵击赵,李左军说赵王曰:井陉道险,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愿假臣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两将之头可致之麾下。 九折坂  汉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王尊至此,曰:此非王阳所畏处耶?乃叱其御,历险而上。后人以王阳不失为孝子,王尊不失为忠臣。 赤地青野  地空无物曰赤地。野无人民无禾稻曰青野。 息壤  古地名,有二:一在荆州,一在永州。地中不可犯畚锸,犯者必死。 解池盐 不必煎煮。居人疏地为畦,决水灌其中,俟南方起,此盐即成。故大舜歌曰:南风之起矣,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保俶塔  钱忠懿王名俶,入朝,恐其羁留,作塔以保之。称名,尊天子也。今误作保叔,不知者遂有"保叔缘何不保夫"之句。 妫汭 (音规芮)  河东有二泉,南流曰妫,北流曰汭。《尚书》:厘降二女于妫汭。 孔林  自泰山发脉,石骨走二百里,至曲阜结穴,洙泗二水会于其前,孔林数百亩,筑城围之。城以外皆孔氏子孙,围绕列葬,三千年来,未尝易处。南门正对峄山,石羊石虎皆低小,埋土中。伯鱼墓,孔子所葬,南面居中,前有享堂,堂右横去数十武,为宣圣墓。墓前坐一小阜,右有小屋三楹,上书:子贡庐...

卷之二 地理部:地名

萑苻(音完蒲。郑地)。龙兑(兑音夺。赵地)。连穀(縠音斛。楚地)。番易(音婆阳。楚地)。曲逆(逆音遇。汉邑。陈平封曲逆侯)。庱亭(庱音逞。吴兴有庱亭)。葰人(葰数瓦切。县在上党)。越嶲(嶲音髓。郡府,在蜀地)。阌乡(阌音文。县名,在虢)。盩厔(音周质。在西安。水曲曰盩,山曲曰厔)。鄜(音孚。在候西延安府)。母丘(母音贯。地在济阳南)。祋栩(音兑户。在冯翊)。朐䏰(音瞿门。本虫名,巴郡多此虫。因为邑名)。酂(酂在南阳,蒫在沛国,二地音不同。萧何封酂侯)。缑氏(缑音沟。山名、邑名,本义剑头缠丝)。牂牁(音臧柯。郡名)。允吾(音铅牙。谷名。在陕西)。裴(音肥,邑名)。须句(须音渠。地在鲁东平)。[彳示]氏(音权精,又宜音。县名)。令攴(音零岐。县名)郫(音埤。一在晋,一在成都)。不其(其音箕)。祝其(其音基)。敦煌(音屯黄。郡名)。冤句(音冤勾。在曹州,今废。)临朐(朐音渠。县名。在山东)。令居(令音连。邑名)。虑虒(音卢夷。县名)。䍐[千干](䍐[千干]音罕牵。羌地)。取虑(音趋闾。县名。在临淮)。黑尿(音眉拟)。禚(音灼。齐地)。句鼆(冥上声。鲁邑)。枹罕(音夫谦。县名)。鄑城(鄑音资。齐地)。鄄城(鄄音绢。卫地)。射洪(音石红。县名)。崞(音郭。县名)。先零(零音连)。沭阳(沭音术。县名)。虒祈(音思奇。地名)。𡩣丘(𡩣音胜。鲁地)。句绎(音勾亦。邾地)。盱眙(音虚宜。县名)。都庞(庞音龙。邑名)。繁畤(畤音止。邑名)。澶渊(澶音禅。今开州)。槜李(槜音醉。在嘉兴)。郎曋(曋音枕)。犍为(犍音乾。蜀郡名)。[床*]穰(床*音糜)。 叴犹(音仇由。邑名)毋掇(音无拙。县属益州)泊罗(泊音博。县名)。虹县(虹音降)。苴芊(音斜米)。徙(音斯。邑名)。岢岚(音可婪。州名。近太原)。庴县(庴音疾。县名。在清河)。祊(音崩。郑地)。渑池(渑音免。县在河南)。袲(音侈,上声。宋地)。趡(翠,上声。鲁地)。夫童(童音中)。儋州(儋音丹)。酅(尸圭切。邑在齐东)。蔇(其寄切)。宁母(音宁某。鲁地)。鄠杜(音户古。汉陂令县,属凤翔)。郪丘(郪音西。齐地)。虚朾(音区汀。宋地)。䜱[谷几]([谷几]音求。地名)。僰邛(僰音匐。地名。在犍为)。[为阝](于轨切。郑地)。狸脈(音刹蜃)。邿(音诗。鲁地)。皋(由去声。郑地)。槖皋(皋,章夜切。在淮南)。涪(音浮。州名。在重庆府)。叶县(...

卷之二 地理部:建都

伏羲都陈(今河南陈州)。神农亦都陈,或曰曲阜(今山东曲阜县)。黄帝都涿鹿(今顺天府涿州)。少昊都曲阜。颛顼都帝丘(今山东濮州)。帝喾都毫(今河南偃师县)。帝尧都平阳(今山西平阳县)。虞舜都蒲阪(今平阳蒲州)。夏禹都安邑(今平阳夏县)。商汤都毫。 周都丰镐(今陕西长安县,是谓关中)。周平王迁洛阳(今河南洛阳县)。秦都咸阳(今西安府咸阳县)。汉都洛阳,因娄敬说,西迀长安。东汉都洛阳。魏因汉祚,亦都洛阳。蜀汉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府)。吴初居镇江,都武昌(今湖广武昌府),后迁建业(今南直应天府)。西晋都洛阳。东晋都建业,元帝东渡,避愍帝讳,改名建康。宋齐梁陈俱都建康。元魏初居云中(今大同府怀仁县),后迁洛阳。 北齐都邺(今河南彰徳府)。西魏都长安关中。后周都长安。隋都长安,炀帝以巡幸,徙都洛阳。唐都长安。梁都汴(今河南开封府)。后唐、石晋、汉、周、宋俱都汴。南宋都临安(今杭州府)。元都大都今顺天府。明都建康,永乐迁于北平,即元之大都也。

卷之二 地理部:疆域

九州  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天下为九州,梁、兖、青、徐、荆、雍、冀、豫、扬是也。舜时,以冀、青地广,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分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为登州,共成十二州。 历代方舆  商九州,周亦九州。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分天下为十三郡。三国,蜀制巴蜀,置二州;吴北据江、南尽海,置五州;魏据中原,置十二州。晋制十九州。唐分十道,玄宗分十五道。宋分二十三路。元置十二省,又分天下为二十三道。明分两直隶、十三省。 吴越疆界  钱镠王以苏州平望为界,据浙闽,共一十四州。 古扬州所辖之地  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凡六省。 古会稽所辖之地  浙江除温、台,九府:杭、嘉、湖、处、宁、绍、金、衢、严。福建除福州,七府:漳、泉、汀、兴、建、延、邵。南直苏、松、常、镇四府。共二十府。会稽郡驻匝苏州府。 二周  镐京为西周,洛阳为东周。 两都  前汉都长安曰西京,东汉都洛阳曰东京。 蜀三都  成都、新都、广都。 魏五都  魏因汉祚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 三辅  长安以京兆、马翊、扶风为三辅。宋都汴梁以郑州、滑州、汝州为三辅。 三毫  曹州考城县曰北毫,西京谷熟县曰南毫,西京偃师县曰西毫。 三吴  苏州曰东吴,润州曰中吴,湖州曰西吴。 三楚  江陵曰南楚,徐州曰西楚,苏州曰东楚。 三齐  临淄曰东齐,博阳曰济北,蓬州即墨曰胶东。 三蜀  成都为蜀都,汉高分置汉广,汉武分置犍为。 三晋  赵都邯郸、魏都大梁、韩都郑,三家皆晋卿,故曰三晋。 三秦  章邯都废丘、司马欣都栎阳、董翳都高奴,三人皆秦降将,项羽分关中地以王之,曰三秦。 三虢  太阳曰北虢,荥阳曰东虢,雍州曰西虢。 三越  吴越杭州,闽越福州,南越广州。 三巴  渝州为巴中,绵州为巴西,归夔、鱼腹、云安为巴东。 三湘  曰湘乡,曰湘潭,曰湘原,在湖南,属潭州。 三河  周都曰河南,商都曰河内,尧都曰河东。 四京  开封曰东京,河内曰西京,应天曰南京,大名曰北京。 四辅 ...

卷之一 天文部:历律

定气运  黄帝受《河图》,始设灵台。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车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造算数。容成总六术,以定气运。 历纪  少昊使玄鸟氏司分、伯赵氏司至、青鸟氏司起、丹鸟氏司闭,颛顼受之,以孟春建寅为元,始为历宗。尧使羲仲叔主春夏、和仲叔主秋冬,以闰月正四时,始为历时。 历元  黄帝始为历元起辛卯,高阳氏起乙卯。舜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秦用乙卯。汉作太初历元以丁丑。夏、商、周以三统改正朔。三代而下,造历者各有增创,如:太初起之以律,而候气于黄钟。太衍符之以《易》,而较数于分秒。授时准之以晷,而测验于仪象。 造历  黄帝迎日推䇲,尧闰月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三代历无定法,周秦闰馀乖次。刘歆造《三统历》,而是非始定。东汉李梵造《四分历》,而仪式方备。刘洪造《乾象历》,始悟月行迟速。魏黄初间始以日食课其疏密。杨伟造《景初历》,始立交食起亏术。又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朔望及弦皆定大小馀及以晷影验气。又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阳岁次之数极,不动之处一度馀。又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速留逆。又张冑玄造《大业历》,始立五星入气加减法及日应食不食术。刘焯造《七曜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及立推黄道月道。又傅仁均造《戊寅元历》,颇采旧历,始用定制。又李淳风造《麟德历》,始为总法,用进朔以辟晦晨月见。又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轨满交食之异及创立岁星差合术。又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边冈崇《玄历》,始立相减相乘法,以求黄道月道。又王朴《钦天历》,始变五星法,迟留逆行,舒亟有渐。又周琮造《明天历》,始悟日法积年自然之数。又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食甚泛馀差数。以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创法有三家,汉洛下闳(洛姓,下闳名),始取法黄钟律数创历(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唐僧一行(姓张,名璲)始改从大易蓍策数修历(本易大衍以四十九分为算),晋虞喜始立岁次,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为太过进之。刘焯取二家中数折之。至元郭守敬始测景验气,积六十年奇退一度,始定差法。 改历  按自黄帝讫秦末凡六改,汉高讫汉末凡五改,隋文讫隋末凡十三改,唐高讫周末凡十六改,宋太祖讫宋末凡十八改,金熙宗讫元末凡三改。而法,西汉莫善于太初,东汉莫善于四分,由魏至隋莫善于皇极,在唐则称大衍,在...

卷之一 天文部:冬

十月朔  宋制,十月朔拜暮,有司进暖炭,民间作暖炉会。 亚岁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百僚称贺,少杀其仪,亚于岁朝,故曰亚岁。 日长一线  晋魏宫中女工刺绣,以线揆日长短,冬至后比常添一线之功,故曰日长一线。 冬至数九  一九和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笆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笆头抽嫩刺。七九六十三,破絮担头担。八九七十二,黄狗相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嘉平节  秦人以十二月为嘉平节,民间以酒果馈遗,谓之节礼。 腊八粥  宋制,十二月八月浴佛,送七宝无味粥,谓之腊八粥。 傩神逐疫   颛顼氏有三子亡而为疫鬼,一居江中为疟鬼,一居山谷为魍魉,一匿人家室隅中惊小儿。于是除夕制为傩神,赤帻玄衣朱裳,蒙以熊皮,执戈持盾以逐之,其祟乃绝。 土牛  周公制土牛,以纳音设色,出城外丑地送寒。今于立春日前迎春,设太岁土牛像,以送寒气。 神荼郁垒  黄帝时,有兄弟二人名神茶、郁垒,能执鬼除疫。后世祀以为神。 爆竹  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长丈馀,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毕朴有声,则惊走。今人代以火炮。 糁(音松)盆  除夕,各家于街心烧火,杂以爆竹,谓之糁盆。视其火色明暗,以卜来岁祲祥。 商陆火  斐度除夕围炉守岁叹老,迨晓不寐,炉中商路火凡数添之。 祭诗文  贾岛常于岁除,取一年所作诗文,以酒脯祭之,曰:劳吾精神,以此补之。 火炬照田  吴中村落,除夕燃火炬,缚长竿杪以照田,烂然盈野,以祈来岁之熟。 卖痴呆  吴俗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谁来买? 火山  隋炀帝于除夜设火山数十座,用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香闻十数里,尝一夜用沉香二百馀乘、甲煎二百馀石。

卷之一 天文部:秋

一叶知秋  《淮南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古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鹊桥  《淮南子》:七月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谓与牛郎相会也。 得金梭  蔡州丁氏女精于女工,每七夕祷以酒果。忽见流星坠筵中,明日瓜上得金梭。自是巧思益进。 晒衣  七月七日,诸阮庭中晒衣,无非锦绣。阮咸以长竿摽大布犊鼻裈于上,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乞巧  唐玄宗以七夕牛女相会,命宫中作高台,陈瓜果于上。宫人暗中以七孔针引彩线穿之,以乞天巧,穿过者以为得巧。又以蜘蛛纳小金盒中,至晓,开视蛛丝之稀密,又为得巧之多寡。 化生  七夕,以蜡作婴儿,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生子之祥,谓之化生。 吉庆花  薛瑶英于七月七日剪轻彩作连理花千馀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遍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散。谓之渡河吉庆花,借以乞巧。 摩睺罗  泥孩儿也。有极巧饰以金珠者,七夕用以馈送,以作天仙送子之祥。 盂兰会  目连尊者见起母落饿鬼道,以钵盛饭饷之,入口即成灰炭,目连白佛求救。佛于七月十五日设兰盆大会,焰口咒食,其母乃得脱饿鬼之苦。 处暑  处,上声,止也,息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息之也。白露,秋属金。白,金色也。 天炙  八月一日以朱墨点小儿额,谓之天炙,以厌疫。 八月望日,广陵曲江 观涛 。 游月宫  开元二年八月十五夜,明皇与天师申元之游月宫,及至见大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翠色冷光相射,极寒,不可少留。前见素娥十馀人,皆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寒大桂树之下,音乐清丽,明皇制《霓裳羽衣曲》以记之。一说叶静能,一说罗公远,事凡三见。 登峰玩月  赵知微有道术。中秋积阴不解,众惜良辰。知微曰:可借酒肴,登天柱峰玩月。既出门,天色开霁。及登峰,月色如昼。会饮至月落方归。下山则凄风苦雨,阴晦如故。 中秋无月  俗曰: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二者皆煞风景之事,故对举言之,非连属语以卜上元之灯也。令人多误。 重阳  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汉宫人贾佩兰九日食饵,饮菊花酒,长寿。 登高  费长房语恒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急作绛袋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至夕还,鸡犬皆暴死...

卷之一 天文部:夏

天祺节  宋真宗以四月一日为天祺节。 麦秋  《月令》:麦秋至。蔡邕章句曰:百谷各以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夏为秋。 浴佛  王钦若于四月八日作放生会。《荆楚岁时记》:四月八日建斋,作龙华会,浴佛。 小满  四月中小满后阴一日生一分,积三十分,而成一昼,为夏至。四月乾之终,谓之满者,言阴气自此而生发也。又孟夏万物生长稍得盈满,故云小满。 霉鬒  俗云:早间芒种晚间霉。又云:夏至落雨主重霉,小暑落雨主三霉。 躤(音札)柳  五月五日士人于郊野或演武场走马较射,谓之躤柳。 制百药  午日午时,斗柄正掩五鬼,于此时制百药,无不灵验。 采艾  师旷制,五日采艾占病。齐景公制,五日百索悬臂及釵头符。 续命缕  午日以五彩丝系臂上,谓之续命缕,辟兵及鬼,令人不病。 角黍  屈原午日投汩罗,楚人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有欧回者见三闾大夫,曰:君所祭物,多为蛟龙所夺,须裹以楝树叶,五彩丝缚之,可免龙患。故后人制为角黍。一曰唐天宝中,宫中五日造粉团角食,以小角弓射之,中者方食,故曰角黍。 竞渡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五瑞  端阳日以石榴、葵花、菖蒲、艾叶、黄栀花插瓶中,谓之五瑞,辟除不祥。 五毒  蛇、虎、蜈蚣、蝎、蟾蜍,谓之五毒。官家或绘之宫扇或织之袍缎。午日服用之,以辟瘟气。 赐枭羮  《郊祀志》:汉令郡国进枭鸟,五日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以辟诸恶也。 浴兰汤  五月五日蓄兰为汤以淋浴。离骚楚辞:浴兰汤兮沐芳华。 天贶节  宋祥符四年诏:六月六日天书再降,为天贶节。 夏至数九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如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音吉)。 赐肉  《汉书》:伏日诏赐诸郎肉,东方朔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宜早归,请受赐。即怀肉而去。 三伏  立春、立夏、立冬皆以相生而代。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盖庚者金也。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

卷之一 天文部:春

邹律回春  刘向《别录》:燕有寒谷,黍稷不生,邹衍吹律,暖气乃至,草木皆生。 端月  《索隐》曰:秦二世三年正月,以避秦始皇讳,改名端月,至汉始易。 楚俗 立春日 ,门贴宜春字。唐人立春日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元日  伏羲置元日。汉武置岁元、月元、时元。 贺正  汉高祖十月定秦,遂为岁首。七年,长乐宫成,制群臣朝贺仪,改用夏正。建寅之月,则元日贺,始高祖。 东方朔占曰: 正月元日至八日 ,一鸡、二犬、三豕、四羊、五马、六牛、七人、八谷。其日晴明,主所生之物繁衍,阴雨则夭折。 人日  宋富郑公于正月七日朝见,真宗劳之日:今日卿至,可谓人日。 宋真宗以正月三日为 天庆节 。 晋人日 造华胜 相遗,剪彩缕金插鬓。 悬羊磔鸡   元旦县官悬羊头于门,又磔鸡覆之。草木萌动,羊啮百草,鸡啄五谷,杀之以助生气也。 桃符  黄帝于元旦立桃板,门上画神茶、郁垒。尧时献重明鸟如鸡。国人利宝,鸡户上悬苇索、插符。三代异尚,夏插茭苇即令插芝麻秸,殷螺首以谨闭塞也,一名椒图。周桃梗。 屠苏酒  屠苏,庵名。汉时有人居草庵造酒,除夕以药囊浸酒中,辟除百病,故元旦饮之。其饮法先少者、后老者,以少者得岁故先之、老者失岁故后之。 椒觞  元日取椒置酒中饮之,谓之椒觞。以椒为玉衡星精,服之令人却老。 周制 迎春 。唐中宗制迎春彩花。 五辛 盘  元日取五木煎汤沐浴,令人至老发黑。道家谓青木香为五香,亦云五木。庾诗:聊倾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火城  元日晓漏前,宰州三司金吾以桦烛数百炬,拥马前后如城,谓之火城。 元夕放灯  以正月十五天官生日放天灯,七月十五水官生日放河灯,十月十五地官生日放街灯。宋太宗淳化元年六月丙午诏:罢中元、下元两夜灯。 买灯  上元张灯,止三夜,其十七、十八,始于钱镠王,入贡疏买两夜灯。乾德五年正月有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 广陵灯  唐玄宗元夕与天师叶静能登虹桥,往广陵看灯。士女望见,以为神仙。帝赦伶人奏《霓裳曲》。数日后,广陵果奏其事。 踏歌入云  唐睿宗于安福门外作灯树,高二十丈,宫女千数并长安少妇千馀人衣锦绣于灯轮下踏...

卷之一 天文部:时令

律吕  六律属阳,十一月黄钟,正月太簇,三月姑洗,五月蕤宾,七月夷则,九月无射。六吕属阴,十二月大吕,二月夹钟,四月仲吕,六月林钟,八月南宫,十月应钟。 十干  甲曰阏逢,乙曰旃蒙,丙曰柔兆,丁曰强圉,戊曰著雍,己曰屠维,庚曰上章,辛曰重光,壬曰玄黓,癸曰昭阳。 十二支  子曰困敦,丑曰赤奋,寅曰摄提,卯曰单阏,辰曰执徐,巳曰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曰协治,申曰涒滩,酉曰作噩,戌曰阉茂,亥曰大渊献。 十二少  子鼠无胆,丑牛无上齿,寅虎无颈,卯兔无唇,辰龙无耳,巳蛇无足,午马无下齿,未羊无瞳,申猴无脾,酉鸡无外肾,戌狗无胃,亥猪无筋。鼠前四爪后五爪、虎五爪、马单蹄、猴五爪,故属阳。牛两爪、兔缺唇、蛇双舌、羊分蹄四爪、鸡四爪、猪四爪,故属阴。 三春 曰陬月、如月、宿月, 三夏 曰馀月、皋月、旦月, 三秋 曰相月、壮月、玄月, 三冬 曰阳月、辜月、涂月。 节水  正月解冻水,二月白苹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月麦黄水,六月山矾水,七月豆花水,八月荻苗水,九月霜降水,十月复槽水,十一月走凌水,十二月慼凌水。 伏羲始立八节。周公始定 二十四节 ,以合二十四气。 改岁  唐虞纪岁曰载,夏改载曰岁,商改岁曰祀,周改祀曰年,秦改年曰遂。 百六阳九  《历律志》: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一元之中有中元、下元。九度,阳厄五、阴厄四。初入元,百六岁有阳厄,故曰百六阳九。 甲子  尧元年至万历元年癸酉,三千九百六十二年,六十七甲子。 洪武十七年甲子为中元。正统九年甲子为下元。洪始十七年甲子为上元。嘉靖四十三年为中元。天启四年甲子为下元。 浃旬浃辰  十日则天干一周,故曰浃旬。十二日则地支一周,故曰浃辰。 三馀  谓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雨者月之馀。魏董遇以三馀读书。 五夜  即五更,分甲乙丙丁戊也。故三更谓之丙夜。 月忌  俗以初五、十四、廿三为月忌,盖三日乃河图数之中宫五数也。五为君象,故庶民不敢用之。 闰月  冬至后馀一日,则闰正月。馀二日,则闰二月。馀十二日,则闰十二月。若十三日,则不闰矣。 四离四绝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前一日,谓之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谓之四绝。 大往亡  立春后六...

卷之一 天文部:露 雾 冰

露(露,一名天乳、一名天酒) 花露  杨太真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凌晨,至后苑,傍花口吸花露以润肺。 仙人掌露  汉武帝建柏梁台,高五十丈,以铜柱置仙人掌露,擎玉盘,以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也。 露  夜色著物为露。《玉篇》曰: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 雾  地气上,天不应也。《元命苞》曰:阴阳乱为雾,气蒙冒覆地之物。 冰  冬水所结。天寒地冻,则水凝结而坚也。 甘露  梁诏,贵县人,以孝名,有甘露著松树上。后为广东提刑干官。苏轼询知状,为署其斋曰甘露,林为瑞松,其读书处曰熏风。 作十里雾  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轩辕修德治兵,以征不享。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作雾十里,以迷轩辕,乃以指南车擒杀之。 伐冰之家  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 冰人冰泮  晋令孤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枕占之,曰: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当为人作媒,冰泮成婚。后太守田豹,为子求张嘉贞女,使策为媒,果干仲春成婚。故今称媒人亦曰冰人。《诗经》曰:迨其冰泮。 冰生于水  《荀子》: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后进之过于先生也。 冰山  唐杨国忠为右相,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为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遂隐居嵩山。 冰柱  明正德十年,文安县一日河水忽僵立,风色甚寒,冻结为柱,高围俱五丈,中空而旁穴。数日,流赋过县,乡民走入穴中避之,赖以保全者,何啻百万!

卷之一 天文部:雪 霜

雪(雪神名滕六) 霜(霜神名青女) 滕六降雪  唐萧志忠为晋州刺史,欲出猎,有樵者见群兽,哀请于九冥使者(山神)。使者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则使者不出矣。天未明,风雪大作。萧果不出。 《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阴极之数,立春则五出矣。雪花曰 霙 。 柳絮因风  晋谢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公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不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称赏。 雪水烹茶  宋陶榖得党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谓姬曰:党家亦知此味否?姬曰:彼武夫安有此,但知于锦帐中饮羊羔酒耳。公为一笑。 欲仙去  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 剡溪雪  王子猷居山阴,于雪夜棹小舟往剡溪访戴安道,未到门而返。仆问之,答曰: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 卧雪  袁安遇大雪,闭门僵卧。洛阳令行部,见民家皆除雪出。至安门,无行迹。疑安已死,急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安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贤之,为举孝廉。 嚼梅咽雪  铁脚道人,尝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 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心骨。 神仙中人  晋王恭尝披鹤氅涉雪而行,孟旭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大雪践约  环州蕃部奴讹者,素倔强,未尝出谒郡守。闻种世衡至,出迎。世衡约明日造其帐。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讵可失期。遂缘险而入。奴讹讶曰:公乃不疑我也。率部落罗拜听命。 雪夜入蔡州  李愬乘雪夜入蔡州,搅乱鹅鸭池,及军声达于吴元济卧榻,仓卒惊起,围而擒之。 踏雪寻梅  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雪   《大戴经》云:天地积阴,寒则为雪。《汜胜之书》:雪为五谷之精。又云:冬雪兆丰年,故冬雪为瑞雪,诗有“宜瑞不宜多”之句。 啮雪咽毡  苏武持节使匈奴。幽武大窖中,啮雪咽毡,数日不死,匈奴神之。 映雪 读书  孙康家贫,好学,尝于冬夜映雪读书。 雪夜幸普家  宋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一日大雪,伺夜,普意太祖部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太祖立风雪中。 霜 ...

卷之一 天文部:雷 电 虹霓

雷(雷神名丰隆) 电(电神名缺列) 虹霓(一名挈贰、一名天弓、一名䗖蝀) 雷候  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仲秋之月,雷始收声,蛰虫坏户。《传》曰:雷八月入地百八十日。 闻雷造墓  三国王裒父仪,以直言忤司马昭,见杀。裒终身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晋也。庐墓悲号,流涕著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则三复鸣咽,门人辄废蓼莪。母存日畏雷,殁后每雷震即造墓,曰:裒在此。 霹雳破倚柱  《世说》:夏侯玄尝倚柱读书,时暴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读书如故。与《晋书》诸葛诞事相同。 《世说》;神农氏之末少昊氏娶附宝,见 大电光 绕北斗枢星照郊,感附宝孕,二十月生黄帝于寿丘。 《南唐书》:陆昭符,金陵人,保大中为常州刺史。一日,坐厅事,雷雨猝至,电光如金蛇绕案,吏卒皆震仆,昭符神色自若,抚案叱之, 雷电遽散 。得铁索,重百斤,徐命举索纳库中。 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书成,告备于天,天乃决郁起白雾摩地, 赤虹 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者三尺,上有刻文,孔子拜而受之。 汉灵帝时,有黑气坠温德殿中,大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有头,体长十馀丈,形貌如龙。上问蔡邕,对曰:所谓 天投蜺 也,不见足尾,不得称龙。占曰:天子内惑女色,外无忠臣,兵革将起。 雷州英灵冈,相传雷出于此。《国史补》: 雷州春夏多雷 ,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彘,或取而食之。又府城西南有雷公府,每岁乡人造雷鼓雷车送入庙中,或以鱼彘同食者,立有霆震。 感雷精  《论衡》曰:子路感雷精而生,故好事。 雷神  曹州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颊,鼓其腹而鸣。《史记》舜渔于雷泽,即此。 占虹霓诗  彭友信以贡至京师,遇上微行,占《虹霓》诗二句云: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命友信续之,应声曰: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上大悦,问其籍,命翌晨候于竹桥,同入朝。友信如言,候久不至,遂入朝。上召问故,以实对。上曰:此秀才有学有行。遂授北平布政使。 雷神名  雷,阴阳薄动,生物者也。又黔雷,天上造化神名。电,雷光也,阴阳激耀也。霹雳,雷之急激者。闪电曰雷鞭。唐诗:雷车电作鞭。又电神,名列缺。《思玄赋》:列缺烨其照夜。 律令  《资暇录》:律令是雷边捷鬼善走,与雷相疾连,故符咒云:急急如律令。 阿香 ...

卷之一 天文部:雨

雨(雨神名漭滉本郎,雨师名萍翳) 商羊舞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石燕飞  《湘州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则起飞舞,雨止还为石。 洗兵雨  武王伐纣,风霁而乗以大雨。散宜生谏曰:非妖与?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 雨工  唐柳毅过洞庭,见女子牧羊道畔,怪而问之。女曰:非羊也,此雨工雷霆之类也。遂为女致书龙宫,妻毅以女。今为洞庭君。 蜥蜴致雨  关中求雨,寻蜥蜴十数置于瓮中,童男女咒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致雨滂沱,放汝归去。宋咸平时用此法祷雨,屡验。 于小春月内雨为 液雨 。时雨为 澍雨 。雨雪杂下为 雨汁 。 御史雨  唐平原有冤狱,天久不雨。颜真卿为御史,按行部邑决狱而雨,号御史雨。 随车雨  宋陈戬知处州,时大旱,公下车,雨遂沾足,人谓之随车雨。 三年不雨  于公,东海郡决曹,决狱平恕。海州孝妇少寡无子,姑欲嫁之,不肯。姑自经。姑女诬告孝妇,捕治,狱成。于公以为冤,太守竟杀之,郡中三年苦旱。后守听于公言,徒步往祭,立雨。 侍郎雨  正统九年,浙江台宁等府久旱,民多疾疫。上遣礼部右侍郎王英,赉香帛往祀南镇。英至绍兴,大雨,水深二尺。祭祀之夕,雨止星见。次日,又大雨,田野沾足。人皆曰:此侍郎雨也。 雨雹如斗  汉方储,官太常。永元中郊祀,储言旦有天变,宜更择日,上不从。已而风日晴畅。郊还,责其欺罔,因饮鸩死。须臾而雹大如斗,死者千计。上使召储,无及矣。 冒雨剪韭  郭林宗友人夜至,冒雨剪韭作炊饼。杜诗:夜雨剪春韭。 雨粟雨金钱  仓颉造字成,天雨粟,鬼夜哭。大禹时,天雨金三日。翁仲儒家极贫,天雨金十饼,称巨富。熊衮至孝,父母死不能葬,呼天号泣,天雨钱十万,以终其葬事。 雨  《大戴金》云:天地积阴,温则为雨。雹,雨冰也,盛阳雨水温暖,阴气胁之不相入,则转而为雹。 毕星好雨  月行西南入于华,则多雨。《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俗云:雨三日以往为霖。小雨曰霡霂,大雨曰滂霖,久雨为淫雨亦曰天漏。 祷雨  汤有七年之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为人祷,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

卷之一 天文部:风 云

风(风神名封十八姨,又名冯异)云(云神名云将) 八风  八节之风,立春条风(赦小过,出稽留),春分明庶风(正封疆,修田畴),立夏清明风(出币帛,礼诸侯),夏至景风(辨大将,封有功),立秋凉风(报土功,祀四郊),秋分阊阖风(解悬垂,琴瑟不张),立冬不周风(修宫室,完边城),冬至广汉风(诛有罪,断大刑)。 四时风  郎仁宝曰:春之风,自下升上,纸鸢因之以起;夏之风,横行空中,故树杪多风声;秋之风,自上而下,木叶因之以陨;冬之风,著土而行,是以吼地而生寒。 少女风  管辂过清河,倪太手以天旱为忧。辂曰: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已有阳鸟和鸣,其雨至矣。果如其言。 石尤风  石氏女为尤郎妇。尤为商远出,妻阻之,不从。郎出不归,石病且死,曰:吾恨不能阻郎行,后有商贾远行者,吾当作大风以阻之。自后行旅遇逆风,曰:此石尤风也。 羊角风   《庄子》:大鹏起于北溟,而徙南溟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宋熙宗间,武城有旋风如羊角,拔木、官舍卷入云中,人民坠地死。 《尔雅》:南方谓之凯风,东方谓之谷风,北方谓之凉风,西方谓之泰风。焚轮谓之颓,扶摇谓之焱。风与火为庉。回风为飘。日出而风谓之暴。风而雨为霾。阴日风为噎。猛风曰颲,凉风曰飗,微风曰飚,小风曰飕。 花信风  唐徐师川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 泰山云  《公羊传》:泰山之云,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 卿云   若云非云,若烟非烟,郁郁纷纷,萧索轮菌,谓之庆云。王者德至于山陵,则卿云出。《春秋繁露》:人君修德,则矞云见。云五色为卿,三色为矞。 沆瀣   夜半清气从北方起者,谓之沆瀣。 神瀵  《列子》言:神瀵即《易》所谓山泽气相蒸,云兴而为雨也。陈希夷诗:倏尔火轮煎地脉,愕然神瀵涌山椒。 白云孤飞  狄仁杰尝赴并州法掾,登天行山,见白云孤飞,泣曰:吾亲舍其下。 五色云  宋韩琦弱冠及第,方传胪,时太史奏:五色云现。出入将相,为一代名臣。 风  天地之使也,大块之噫气、阴阳之怒而为风也。《洛神赋》:屏翳收风。屏翳,风师也,又名飞廉。飞廉,神禽,即箕主也。又曰:箕主簸扬,能致风雨。 风...

卷之一 天文部:星

北斗七星  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𧗽,第六开阳,第七瑶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之为斗。按《道藏经》:七星,一贪狼,二巨门,三禄存,四文曲,五廉贞,六武曲,七破军,堪舆家用此。 斗柄 东,则天下春;斗柄南,则天下皆夏;斗柄西,则天下皆秋;斗柄北,则天下皆冬。 《史记》:中宫、文昌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台,三台。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 泰阶六符  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三台,乃天之三阶。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 景星  形如半月。王者政教无私,则景星见。 始影琯朗  女星旁一小星,名始影,妇女于夏至夜候而祭之,得好颜色。始影南,并肩一星,名琯朗,男子于冬至夜候而祭之,得好智慧。 参商  高辛氏二子,长阏伯、次沉实,自相争斗。帝乃迁长于商丘,主商,昏见。迁次于大夏,主参,晓见。二星永不相见。 长庚  即太白金星。朝见东方,曰启明。夕见西方,曰长庚。太白经天,太白阴星昼当伏,昼见即为经天。若经天,则天下草昧,人更主,是谓乱纪,人民流亡。 应劭曰: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下星为上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天下平,三阶不平则百姓不宁,故曰 六符 。 《晋志》:角二星,为天阙,闰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左角为理,主刑。右角为将,主兵。亢四星,天子内朝,天下之礼法也,亦为疏庙主疾疫。氐四星,为天根,王者之宿宫,又为后妃之府,将有淫欲之事,氐先动。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堂室也,亦四辅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亦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七曜繇乎天衢,则天下和平。亦天驷,为天马,主车驾。亦曰天厩,又主开闭为蓄藏之所由。又北小星为钩,铃健天之管钥,明而近房,天下同心。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为大辰,主天下刑罚。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尾九星,后宫之长,亦为九子,色欲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叙。箕四星,为天津,后宫后妃之府,一曰天箕,主八风,凡日月宿在箕东壁翼者,风起北方,又主口舌。南斗六星,天庙也,为丞相太宰之位,酌量政事之宜,褒贤进民,禀受爵䘵,又主兵。牵牛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其北两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又曰:上一星主...

卷之一 天文部:日月

东隅 ,日出之地; 桑榆 ,日入之地。日拂扶桑,谓之 及时 。日经细柳,谓之 过时 。 龙[豕尨]  《天文志》:日月会于龙[豕尨] 。([豕尨]为一个字,字库未收入。意思为尾。音同斗) 《广雅》:日初出为旭,日昕曰晞,日温曰煦。日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日晚曰旰,日将落曰晡。 《天官书》曰:日月薄蚀,日月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掩,则日食。是曰阴胜阳,其变重。月行在望,与日冲,月入于暗之内,则月食。是曰阳胜阴,其变轻。圣人扶阳而尊君,曰:日,君之道也。于其食,谨书而备戒之,日食为失德,月食为失刑。 日落九乌  乌最难射。一日而落九乌,言羿之善射也。后以为羿射落九日,非是。 向日取火  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 夸父追日  《列子》: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之际,渴欲得饮。赴河饮不足,将北走大泽中,道渴而死。 鲁戈返日  鲁阳父与韩构战,战酣日暮,援戈挥之,日返三舍。又:虞公与夏战,日欲落,以剑指日,日返不落。 白虹贯日  荆轲入秦刺秦王,燕太子丹送之易水上,精诚格天,白虹贯日。 田夫献曝  《列子》:宋国有田夫曝日而背暖,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其美者,以献吾君,必有重赏。人皆笑之。 白驹过隙  《魏豹传》:人生易老,如白驹(白驹,日影也)过隙。 冬月之日,有 黄绵袄 之称。 薄蚀朒朓  薄,无光也。蚀,亏缺也。朔见东方曰朒(音,肉),晦见西方曰朓(音,挑)。朏未成明,魄始成魄。月初三哉生明也,月十六哉生魄也。 翟天师  乾祐间尝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所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数息间不复见矣。 尹思遣儿视月中有物,知兵乱。 《淮南子》: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朝明。临于曾泉,是谓早食。次于桑野,是谓晏食。臻于衡阳,是谓禺中。对于昆吾,是谓正中。靡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悲谷,是谓晡。回至于女纪,是谓大迁。经于虞渊,是谓高春。顿于连石,是谓下春。至于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薄于虞泉,是谓黄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日人崦嵫,经细柳入虞泉之氾,曙于蒙谷之浦,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汉书》:新垣平文帝时,上言日当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