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1)
九山 会稽山、衡山、华山、沂山、岱山、岳山、医无闾山、霍山、恒山。
九泽 大陆泽、雷夏泽、彭蠡泽、云梦泽、震泽、菏泽、孟潴泽、濴泽。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济南府泰安州。南岳衡山,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中岳嵩山,河南河南府登封县。西岳华山,陕西西安府华阴县。北岳恒山,山西大同府浑源县。
九河 曰徒骇,曰太史,曰马颊,曰覆釜,曰胡苏,曰简,曰洁,曰钩盘,曰鬲津。
五镇 东镇沂山,东安公在沂州。南镇会稽山,永兴公在绍兴。中镇霍山,应圣公在晋州。西镇吴山,成德公在陇州。北镇医无闾山,广宁公在营州。
五湖 一洞庭,二青草,三鄱阳,四丹阳,五太湖。一曰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一名震泽,一名笠泽。
四渎者,江淮河汉是也。禹平水土,名曰四渎。《礼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四海 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九戎、八蛮、九夷、八狄,形类不同,总而言之,谓之四海。渤澥者,又东海之别支也。
三岛 东海之尽谓之沧海,其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银为官阙,神仙所居。
五山 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五山。
三江 三江者,松江、娄江、东江也。其分流处,曰三江口。
三泖 在松江府。俗传近山泾者为上泖,近泖桥者为中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白馀里曰长泖,是谓三泖。
昆仑山 在西番。山极高峻,积雪至夏不消,延亘五百馀里,黄河经其南。
黄河 在西番。其水从地涌出,百馀泓,东北汇为大泽。又东流为赤宾河,合忽兰诸河,始名黄河。从东北至陕西、兰州,始入中国。元招讨使都实始穷河源。
华山 韩昌黎夏日登华山之巅,顾见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据崖大哭,掷遗书为决。华阴令搭木架数层,绐其醉,以毡裹缒下之。
匡庐山 在南康府。周时匡裕兄弟七人结庐隐此,故名。志中言有二胜,开元漱玉亭、栖贤三峡桥,内有白鹿洞,为朱晦庵读书处。今另设学校,以教习诸生。
武夷山 在崇安。高峰三十有六,道书第十六洞天,当有神人降此,自称武夷君。又《列仙传》:篯铿二子,长曰武,次曰夷,故名。
龙虎山 在贵溪。两石峙,如龙昂虎踞,即上清宫也。世为张道陵所居,上有壁鲁洞,即天师得异书处。
壦务(音权旄) 在柏人城之东北。《尚书》言舜纳于大麓,迅雷风烈,弗迷。即此。
华不注(不音夫,与跗同) 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于水也。《九域志》云:大明湖望华不注山,如在水中。
白岳山 在休宁县。一名齐云,岩上有石钟楼、石鼓楼、香炉峰、烛台峰,皆奇景。上供玄帝像,云是百鸟衔泥所塑,灵应异常,人称小武当。时时有王灵官响山鞭,声如霹雳。
镇江三山 一曰北固,一曰金山,一曰焦山。焦山者,汉末隐士焦光隐此,故名。上有《瘗鹤铭》,陶隐居所书,雷火断之,令坠江岸。
八公山 在寿州。淮南王安与宾客八公修炼于此。谢玄陈兵淝水,苻坚望见八公山草木,风声鹤唳,皆为晋兵。
天童山 在鄞县。晋僧义兴卓锡于此,有童子给役薪水,久之辞去,曰:吾太白神也,上帝命侍左右。言讫不见。遂名太白山,又名天童山。
招宝山 在定海。天气晴朗,朝鲜、日本诸国,一望可见。山中有棋子坪,以白饭撒之得白子,以黑豆撒之得黑子。
翁洲山 在定海。徐偃王所居。勾践欲封夫差与甬东,即此地也。唐开元中置翁洲县。
鸡鸣山 在应天府东,旧名鸡笼山。雷次宗开馆于此,齐高宗常就次宗受《左氏春秋》。
牛首山 在祖堂之北,上有二峰相对,如牛角,故名。晋王导曰:此天阙也。又名天阙山。
摄山 在应天府治东北。产慑生草。上有千佛岩、栖霞寺,即明僧绍舍宅。
茅山 在句容,初名句曲山。茅君得道于此,更今名。上有三峰,三茅君各占其一,谓之三茅峰。三峰之北,曰玉晨观,即所谓金陵地肺也。
莫愁湖 三山门外。皆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
天台山 上应台星高一万八千丈,周八百里,从昙花亭麓视石梁瀑布,如在天半上。有琼台玉阙诸景,旧名金庭洞天。
天姥山 在浙之新昌县。李太白梦游天姥,即此。近产茶,名天姥茶。
支公山 在尤溪。朱晦庵父松,为尤溪尉,任满,假馆于郑氏。建炎庚戌九月,朱子生,所对二山,草木繁密,野烧焚之,山形露出“文公”二字。
云谷山 在建阳。群峰上蟠,中阜下踞,虽当晴昼,白云坌入,则咫尺不可辨。朱文公作草堂其中,榜曰:晦庵。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2)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3)
九泽 大陆泽、雷夏泽、彭蠡泽、云梦泽、震泽、菏泽、孟潴泽、濴泽。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济南府泰安州。南岳衡山,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中岳嵩山,河南河南府登封县。西岳华山,陕西西安府华阴县。北岳恒山,山西大同府浑源县。
九河 曰徒骇,曰太史,曰马颊,曰覆釜,曰胡苏,曰简,曰洁,曰钩盘,曰鬲津。
五镇 东镇沂山,东安公在沂州。南镇会稽山,永兴公在绍兴。中镇霍山,应圣公在晋州。西镇吴山,成德公在陇州。北镇医无闾山,广宁公在营州。
五湖 一洞庭,二青草,三鄱阳,四丹阳,五太湖。一曰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一名震泽,一名笠泽。
四渎者,江淮河汉是也。禹平水土,名曰四渎。《礼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四海 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九戎、八蛮、九夷、八狄,形类不同,总而言之,谓之四海。渤澥者,又东海之别支也。
三岛 东海之尽谓之沧海,其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银为官阙,神仙所居。
五山 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五山。
三江 三江者,松江、娄江、东江也。其分流处,曰三江口。
三泖 在松江府。俗传近山泾者为上泖,近泖桥者为中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白馀里曰长泖,是谓三泖。
昆仑山 在西番。山极高峻,积雪至夏不消,延亘五百馀里,黄河经其南。
黄河 在西番。其水从地涌出,百馀泓,东北汇为大泽。又东流为赤宾河,合忽兰诸河,始名黄河。从东北至陕西、兰州,始入中国。元招讨使都实始穷河源。
华山 韩昌黎夏日登华山之巅,顾见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据崖大哭,掷遗书为决。华阴令搭木架数层,绐其醉,以毡裹缒下之。
匡庐山 在南康府。周时匡裕兄弟七人结庐隐此,故名。志中言有二胜,开元漱玉亭、栖贤三峡桥,内有白鹿洞,为朱晦庵读书处。今另设学校,以教习诸生。
武夷山 在崇安。高峰三十有六,道书第十六洞天,当有神人降此,自称武夷君。又《列仙传》:篯铿二子,长曰武,次曰夷,故名。
龙虎山 在贵溪。两石峙,如龙昂虎踞,即上清宫也。世为张道陵所居,上有壁鲁洞,即天师得异书处。
壦务(音权旄) 在柏人城之东北。《尚书》言舜纳于大麓,迅雷风烈,弗迷。即此。
华不注(不音夫,与跗同) 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于水也。《九域志》云:大明湖望华不注山,如在水中。
白岳山 在休宁县。一名齐云,岩上有石钟楼、石鼓楼、香炉峰、烛台峰,皆奇景。上供玄帝像,云是百鸟衔泥所塑,灵应异常,人称小武当。时时有王灵官响山鞭,声如霹雳。
镇江三山 一曰北固,一曰金山,一曰焦山。焦山者,汉末隐士焦光隐此,故名。上有《瘗鹤铭》,陶隐居所书,雷火断之,令坠江岸。
八公山 在寿州。淮南王安与宾客八公修炼于此。谢玄陈兵淝水,苻坚望见八公山草木,风声鹤唳,皆为晋兵。
天童山 在鄞县。晋僧义兴卓锡于此,有童子给役薪水,久之辞去,曰:吾太白神也,上帝命侍左右。言讫不见。遂名太白山,又名天童山。
招宝山 在定海。天气晴朗,朝鲜、日本诸国,一望可见。山中有棋子坪,以白饭撒之得白子,以黑豆撒之得黑子。
翁洲山 在定海。徐偃王所居。勾践欲封夫差与甬东,即此地也。唐开元中置翁洲县。
鸡鸣山 在应天府东,旧名鸡笼山。雷次宗开馆于此,齐高宗常就次宗受《左氏春秋》。
牛首山 在祖堂之北,上有二峰相对,如牛角,故名。晋王导曰:此天阙也。又名天阙山。
摄山 在应天府治东北。产慑生草。上有千佛岩、栖霞寺,即明僧绍舍宅。
茅山 在句容,初名句曲山。茅君得道于此,更今名。上有三峰,三茅君各占其一,谓之三茅峰。三峰之北,曰玉晨观,即所谓金陵地肺也。
莫愁湖 三山门外。皆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
天台山 上应台星高一万八千丈,周八百里,从昙花亭麓视石梁瀑布,如在天半上。有琼台玉阙诸景,旧名金庭洞天。
天姥山 在浙之新昌县。李太白梦游天姥,即此。近产茶,名天姥茶。
支公山 在尤溪。朱晦庵父松,为尤溪尉,任满,假馆于郑氏。建炎庚戌九月,朱子生,所对二山,草木繁密,野烧焚之,山形露出“文公”二字。
云谷山 在建阳。群峰上蟠,中阜下踞,虽当晴昼,白云坌入,则咫尺不可辨。朱文公作草堂其中,榜曰:晦庵。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2)
卷之二 地理部:山川(3)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