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7的博文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4)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1)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2)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3) 唐文宗时,李德裕、李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济援。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唐文宗九年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内不能堪,与李训、郑注谋诛之。训、注因王守澄以进,先除守澄,则宦官不疑。乃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杀之。守澄出葬浐水,郑注请令内臣尽集浐水送葬,因闔门令亲兵斧之,使其无遗。训与其党谋曰:如此事成,则注专有其功,不若先期诛宦者,已而并注去之。壬戌,上御紫宸殿。韩约奏:左金吾厅事石榴树,夜有甘露。先命宰相两省视之。训还奏非真。上顾仇士良,帅诸宦者往视。至,左仗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诣上告变。训遽呼金吾卫士上殿。宦者扶上升舆,决后殿罘罳,疾趋北出。卫士纵击宦官,死伤者十馀人。训知事不济,脱走。士良等命禁兵出,杀金吾吏卒千六百馀人、诸司吏民千馀人,王涯、贾餗、舒元舆皆收系,斩之。明日,训、注皆被杀,族其家。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唐僖宗专事游戏,以宦官田令孜为中尉,政事一委之,呼为阿父。 唐昭宗以散骑常侍郑綮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䋜好诙谐,多为歇后诗,讥嘲时事。上以为有所蕴,命以为相,闻者大惊,堂吏往告之。綮笑曰:诸君大误,使天下更无人,未至郑綮。吏曰:特出圣意。綮曰:果如是,奈人笑何?既而贺客至,綮摇首言曰: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让不获,乃视事。未几,致仕去。 唐昭宗二年,王行瑜、韩建将兵犯阙,称韦昭度、李溪作相不合众心,杀昭度、溪于都亮驿。李克用举兵讨行瑜,斩之。 唐昭宗以崔胤为相。胤与上谋诛宦官,宦官惧。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阴谋废立,乃引兵哭入宣化门。季述乃扶上适少阳院,以银挝画地,数上罪数十,锁锢之,矫诏立太子裕。胤密遣人说神策指挥使孙德昭,擒述等斩之,迎上复位。胤以宦官典兵,终为肘腋之患,乃称被密诏命朱全忠以兵入讨。全忠遂发大梁。中尉韩全诲闻之,劫帝幸凤翔。朱全忠进攻凤翔,李茂贞出战,屡败。储峙已竭,上鬻御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食。茂贞请诛韩全诲等,与全忠和,并杀宦官七十馀人,奉车驾还长安。复以崔胤同平章事。胤复奏剪宦官之根。朱全忠以兵驱第伍可范以下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出使者诏所在收捕诛之,止黄衣幼弱三十人,留备洒扫。寻全忠密表崔胤专权,诛之。迁上至洛阳,使蒋玄晖弑昭宗,而立昭宣帝以篡之。 周太师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3)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1)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2) 唐太宗太子承乾,喜声色田猎,所为奢靡。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潜有夺嫡之志。太子知之,阴养刺客纥干、承基等,谋杀魏王泰。会承基坐事系狱,上变,告太子谋反,敕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废为庶人,侯君集等皆伏诛。乃立晋王治为皇太子。 唐高宗欲立太宗才人武氏为后,褚遂良固执不可。上问于李勣,勣曰: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何预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遂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命李勣赍玺绶,册皇后武氏。 唐武太后因宗室大臣怨望,欲诛戮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胡人索元礼因告密擢为游击将军,令按制狱。元礼性残忍,推一人,必令引数十百人。又周兴、来俊臣之徒效之,纷纷继起,共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后周兴罪流岭南,在道为仇家所杀。索元礼为太后杀之,以慰人望。 唐侍御史傅游艺,上表请改国号曰周,太后可之。乃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以豫王旦为皇嗣,赐姓武氏。游艺期年之中,历衣青绿朱紫,时人谓之四时仕宦。 唐杨再思为相,专以取媚。司礼少卿张同休,易之、昌宗之兄也,尝召公卿宴乐,酒酣,戏再思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起为高丽舞,举座大笑。 唐中宗使韦后与武三思双陆,而自居傍,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武氏之势复振。 唐中宗宴近臣,国子祭酒祝钦自请作八风舞,摇头转目,备诸丑态。钦明素以儒学著名,卢藏用语人曰:祝公五经扫地矣。 唐杨洄又谮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潜构异谋,玄宗召宰相相谋之。李林甫对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预。上意乃决,废瑛、瑶、琚为庶人,刺死城东驿。大理卿徐峤奏:今岁天下断死刑五十八人,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今有鹊巢其树,于是百官以几致刑措,上表称贺。上归功宰辅,赐李林甫爵。晋国公牛仙客、豳国公范华阳曰:明皇一日杀三子,而李林甫以刑措受赏,谗谀得志,天理灭矣!安得久而不乱乎? 唐安禄山为!虏所败,张守珪奏请斩之。上惜其才,敇令免官。张九龄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有后患。因请为贵妃儿,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不之疑。时委政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排抑胜己,口有蜜而腹有刀,养成天下之乱。禄山以林甫狡猾逾己,亦畏服之。及杨国忠为相,禄山视之蔑如也。由是有隙。然禄山虽蓄异,以上待之厚,...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2)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1) 汉桓帝无子,窦太后立解渎亭侯苌之子宏,是为灵帝。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共相朋结,谄事太后,太后信之。陈蕃、窦武疾焉。会有日食之变,武乃白太后诛曹节等,太后犹豫未忍。曹节召尚书,胁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捕收武等。武不受诏,执蕃送北寺狱杀之。王甫将虎贲、羽林等合千馀人围武,武自杀。宦官愈横流毒。缙绅、忠臣、义士骈首就戮。灵帝崩,皇子辨即位,何太后临朝。中军校尉袁绍劝太后兄何进悉诛宦官,进白太后,不听。绍等又为画策,召四方猛将,使并引兵向阙,以胁太后。进然之。召董卓将兵诣京,卓未至,进为中常侍张让等矫诏所杀。袁绍闻进被杀,乃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杀尽之。张让势迫,遂将帝与陈留王协出谷门。让投河而死。董卓至,以王为贤,废帝而立陈留王协,是为献帝。董卓擅政,浊乱宫禁,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卓。卓遂迁都以避,乃烧焚宫庙官府,劫迁天子入都长安。司徒王充、司隶校尉黄琬,使吕布诛卓,百姓歌舞于道。 王充欲悉诛卓党,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长安,杀王充。杨奉、韩暹奉车驾至雒阳。曹操劫迁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杖杀伏后,久蓄无君之心,畏于名义,欲学周文王,以欺后世。子丕始篡位,奉汉帝为山阳公,汉室遂亡。 蜀汉宦官黄皓便辟佞慧,后主爱之。初畏董允,不敢为非。允卒,而陈祗代允为侍中。袛与皓相表里,皓始预政。魏司马昭大兴入寇,姜维奏: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帝寝其事,群臣莫知。邓艾果冒阴平险僻而入,汉兵不意魏兵卒至,百姓扰扰。谯周劝帝出降,国遂亡。 魏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司马懿称疾,不与政事,阴与其子昭谋诛爽及晏、飏等,而自操国柄。懿卒,以其子师为大将军。师废主芳,迎立高贵乡公髦。师卒,封其弟昭为晋公。加九锡。魏主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自出讨之。遂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为昭党贾充、成济刺殒于车下。追废髦为庶人,迎立常道乡公璜为主。昭卒,子炎嗣晋王篡位,奉魏王为陈留王。自懿及炎,其弑逆不道,比操之处献帝尤甚,人谓之天报。 孙吴孙琳废主亮为会稽王,迎立琅琊王休,休殂,侄皓立。皓骄愎残虐,深于桀纣,降于晋,封归命侯。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1)

历代奸佞  夏帝启元年,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征之,大战于甘,灭之。 夏帝相权归后羿,为羿所逐。羿臣寒浞杀羿自立,而弑帝相。相后缗,有仍国君之女,方娠,奔归有仍,生少康。夏之旧臣靡举兵杀浞而立少康焉。 周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既而与武庚同反,周公乃作《大诰》,奉王命以讨平之。 吴太宰伯嚭,受越赂,而许越行成,复谗杀伍员,以亡吴国。 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三分晋地。田氏伐姜而有齐国,皆周天子坏礼,而宠命之也。 秦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烧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遂坑儒四百六十馀人。始皇崩于沙丘,赵高与斯诈为遗诏,废死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二世。高恃恩专恣,恐斯以为言,族诛斯,而自为丞相。及章邯军败,恐罪其身,乃与其婿咸阳令阎乐谋弑二世于望夷宫,立子婴为秦王。子婴与其子二人刺杀高,夷其三族。 楚项王将丁公逐窘汉王彭城西,短兵接,汉王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乃还。汉王即帝位,丁公谒见。帝以狗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遂斩之。 汉田蚡为丞相,骄侈极欲,金玉、妇女、狗马、声乐、玩好,不可胜计。入奏事,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人主。上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为宅,武帝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稍退。 赵人江充初为赵静肃王客,得罪亡,诣阙告赵太子阴事。太子坐废,上召充与语,大悦,拜为直指绣衣使者,使督察贵戚。近臣与太子有隙,因言上疾,崇在巫蛊。于是上以充治巫蛊狱。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持太子甚急。太子发长乐宫卫卒收捕充等,斩之。太子亦自经。后武帝感田千秋言,族灭充家。 汉昭帝初,左将军上官桀亦受遗诏辅少主,其子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安因光欲内之,光以其幼,不听。安遂因帝姊盖长公主内入宫为婕妤,月馀立为皇后,于是怨光而德盖主。知燕王旦以帝兄不得立,亦怨望,乃令人诈为燕王上书,欲共执退光。书奏,光不敢入。上召光人,免冠顿首,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罪。将军调校尉未十日,燕王何以知之?是时帝年十四,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后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会盖主舍人知其谋以告,捕杰安等族诛之。盖主亦自杀。 汉元帝以史高领尚书事,弘恭、石显典枢机。萧望之等建白...

卷之三 人物部:名臣(2)

卷之三 人物部:名臣(1) 香山九老  白乐天、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台、卢慎、张浑,年俱七十以上。狄兼谟、尹卢贞未及七十,白香山重其品,亦拉入会,日饮于龙门寺。时人称香山九老。 洛社耆英  文潞公慕香山九老,乃集洛中年德高者为耆英会,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命闽人郑奂画像其中,共十二人,文彦博、富弼、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况、冯行已、楚建中、王谨言、张问、张焘、王拱辰。独司马光年未七十,潞公用香山狄兼谟故事,请温公入设。 白莲社  远公与十八贤同修净土,以书招渊明。答曰:弟子嗜酒,许饮即赴矣。远公许之,遂造焉。勉令入社,渊明攒眉而去。谢灵运求入莲社,远公以灵运心杂,却之。 建安七才子  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孔融、王粲,皆好文章,号建安七才子。 兰亭禊社  王右军兰亭修禊,与孙绰、许询辈四十二人,大会于此。是日不成诗,王大令辈一十六人,各罚酒三觥,如金谷酒数。 西园雅集十六人  苏东坡、王晋卿、蔡天启、李端叔、苏子由、黄鲁直、晁无咎、张文潜、郑靖老、秦少游、陈碧虚、王仲至、圆通大师、刘巨潜,李伯时画《西园雅集图》,而米元章书记其上。 四杰  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号为四杰。 铛脚刺史  唐大鼎守沧州,郑德本守瀛洲,贾敦颐守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为铛脚刺史。 易水三侠  燕丹送荆轲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而歌,宋如意和之。《国策》《史记》俱无如意名。陶靖节《咏荆轲》诗,有: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与《水经注》俱有之。 五马  南齐柳元伯之子五人,皆领五州,五马参差于庭。殷文圭启云:荀家门内罗列八龙,柳氏庭前参差五马。 窦氏五龙  宋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父禹钧在周为谏议大夫,五子曰仪、俨、侃、偁、僖,相继登科。时人谓之窦氏五龙。又曰燕山五桂。 汉三杰  张良、韩信、萧何。 程门四先生  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杨时。 四贤一不肖  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谓之四贤。高若讷谓之一不肖。 睢阳五老  宋冯平与杜衍、王焕章、毕世长、朱贯,咸以耆德挂冠,优游桑梓间。暇日宴集,赋诗云:醉游春圃烟霞暖,吟听秋潭水石寒。时人谓之睢阳五老。 昭勋阁二十四人  宋理宗宝庆二年,图功臣神像于...

卷之三 人物部:名臣(1)

六佐  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鸟鸣主建福,视嘿主灾恶,纪通主中职,仲起主陵陆,阳侯主江海。 六相  轩辕六相:风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而天下治。 八元(元,善也)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天子谓之八元。 八恺(恺,和也)  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音皑)、梼(音稠)戭(音演)、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谓之八恺。 四凶  帝鸿氏有不才子曰浑沌(即兜),少昊氏有不才子曰穷奇(即共土),颛顼氏有不才子曰梼杌(即鲧),缙云氏有不才子曰饕餮(即三苗),谓之四凶。 五臣  舜有臣五人,禹、稷、契、皋陶、伯夷。 九官  舜命九官,禹、契、稷、伯益、皋陶、夔、龙、垂、伯夷。 十乱  武王有乱臣十人,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闳氏、散宜生、南公适、荣公、太颠、邑姜。 八士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 四皓  东园公(姓辕,名乘,字宣明)、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夏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角里先生(姓周,名达,字元道)隐于商山,谓之商山四皓。 淮阳一老  汉应曜,隐于淮阳,与四皓并征,曜独不至。时人语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三良  秦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秦穆公死,名以为殉,国人为赋《黄鸟》之诗以哀之。 十八元功  汉高祖封功臣十八人,萧何为首,曹参次之,其下张敖、周勃、樊哙、骊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伋、苏欧、周昌、于护、蛊达。 麒麟阁十一人  汉宣帝以夷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共十一人,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云台二十八将  汉光武思中兴功臣,乃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位次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姚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后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不与。 十八学士  唐高祖以秦王世民功高,令开府置属,秦王乃开...

《千字文》全文(简体)

作者:周兴嗣 南梁 为古时帮助小孩识字用。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崑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树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絜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讃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锺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恒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辧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

《千字文》全文(繁体)

作者:周興嗣 南梁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崑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薑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弔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髮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女慕貞絜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讃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咊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气連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傍啟 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羣英 杜稾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 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綺迴漢惠 說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跡 百郡秦并  嶽宗恆岱 禪主云亭[2]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曠遠緜邈 巖岫杳冥  治本於農 務茲稼穡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鑑皃辧色  貽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 林...

《百家姓》全文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卻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後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

卷之三 人物部:仪制

黄屋左纛   黄屋,黄盖也。左纛,以牦牛尾为旗纛,列之左也。 羽葆  聚五采羽为幢,建于车上,天子之仪卫也。 九旂   画日月为常,画蛟龙曰旂。通帛曰旃,杂帛曰物。画熊虎曰旗,画鸟隼曰旟,画龟龙曰旐。金羽曰旞,析羽曰旌。 卤簿  车驾出行,羽仪导护,谓之卤簿。(卤,大盾也,所以捍蔽,部位之次,皆著之于簿。五兵盾在外,馀兵在内,以大盾领一部之人。故名卤簿。) 髦头  武祖问髦头之义,彭权对曰:《秦纪》云“国有奇怪,触山截水,无不崩溃,惟畏髦头”。故使武士服之,卫至尊也。 传国玺  秦始皇以卞和玉制传国玺,命李斯篆文,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卞和玉制为三印,一传国玺,一天师印,一茅山道士印。 十二章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者绘之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所谓十二章也。华虫,雉也。宗彝,虎蜼藻,水草。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巳相背,取其辨也。 皇后六服  袆衣(岏袆挥。色玄,刻绘为翚。从王祭先王之服。翚亦音辉) 揄狄(揄音遥。色青,刻绘为揄。从王祭先公之服。) 阙狄(色黑。刻绘为翟。从王祭群小祀之服。) 鞠衣(色黄。告桑之服) 展衣(色白。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 禒衣(色黑。进御见王之服) 九门  天子一关门,二远郊门,三近郊门,四城门,五皋门,六库门,七锥门,八应门,九路门。 丹墀  《西京赋》曰:右平左墄,青琐丹墀。注:天子赤墀列为九级,中分左右,有齿介之,右则平之,令辇得上阶也。 尺一  天子诏曰尺一。汉制:简一尺一寸。中行说教匈奴以尺二简报汉。 金根车  天子所乘之车曰金根,驾六马。有五色安车,有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 鹤禁  太子所居之宫,白鹤守之,凡人不得辄入,故曰鹤禁。 九府圜法 (圜法,即钱法也)天子九府,曰泉府、大府、王府、内府、外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帀,皆掌钱帛之府也。 五库  天子五库,曰车库、兵库、祭器库、乐器库、宴器库。 黼扆  天子坐,则黼扆列在后,如背负之也。黼扆,形如屏风,画斧而无柄,设而不用,取金斧断割之义。 列土分茅  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封诸侯,各以其色与之,帱以黄土(黄取王者覆被四方之义)...

卷之三 人物部: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2)

卷之三 人物部: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1) 建元  古者只有纪年,未有年号。汉武帝建元元年,后王年号盖始于此。帝王改元亦未曾有。秦惠王十四年更为元年,是为改元之始。 黄帝始制 国号 加有字,汉加大字。汉文帝始制 年号 用一字,武帝始用二字。 国祚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 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 秦三世,共三十九年。 西汉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二世,共四十四年。 晋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十一世,共一百五年。 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 唐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 后五代共五十六年。 北宋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 元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二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二年。历朝御讳太祖(元璋),惠宗(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景帝(祁钲),宪宗(见济),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厚㷓),穆宗(载珧),神宗(翊钧),光宗(常洛),悊宗(由校),思宗(由检)。 前五代  南朝宋刘裕八世,历六十年。齐萧道成七世,历二十三年。梁萧衍四世,历五十七年。后梁萧詧(昭明太子之子)三世,历三十三年。隋杨坚四世,历三十九年。北朝元魏拓跋珪十二世,历一百四十九年。西魏拓跋修四世,历二十四年。东魏拓跋善见一世,历十七年。北齐高洋(魏丞相高欢之子)五世,历二十九年。后周宇文觉(魏冢宰宇文泰之子)五世,历二十六年。 后五代  梁朱温二世,历十七年。后唐李存勖(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先世事唐,赐姓李)四世,历十四年。后晋石敬塘二世,历十一年。后汉刘暠初名知远,三世,历四年。北汉刘崇,高祖之弟四世,历三十年。后周郭威,邢州人,传内侄柴荣,三世,历十年。 五胡乱华  汉刘渊,匈奴也。后赵石勒,武乡羯人也。后秦姚弋仲,赤亭羌人也。前秦符洪,氐人也。后燕慕容垂,鲜卑人也...

山海经:附录

刘秀(歆)《上〈山海经〉表》 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 今定为十八篇,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危攵阝区(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处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冖月(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孝宣帝时,击石番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昧死谨上。

山海经:卷十八 海内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氾叶。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璿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 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 有窫窳,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大白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有巴遂山,渑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陷之。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又有青兽如菟,名曰山囷狗。有翠鸟。有孔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 伯夷父生西...

山海经: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有胡不与之国,烈姓,黍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 有榆山。有鲧攻程州之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 有叔蜀欠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 有北齐之国,姜姓,使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台,修革台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又有无肠之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有岳之山,寻竹生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入焉。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 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

山海经: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利鸟,一名少利鸟,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国。 有桃山。有亡虫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风。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山海经: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丘鸟久、鹰、贾、委维、熊、罴、象、虎、豹、狼、视肉。 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 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蛾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又有贾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备之山。有恝恝之山。又有蒲山,澧水出焉。又有隗山,其西有丹,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尾山。有翠山。 有盈民之国,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痸。南极果,北不成,去痸果。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 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扜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有人方齿虎尾,名曰祖状之尸。 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畿姓,嘉谷是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国。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陈州山。又有东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

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有小人国,名靖人。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灵之尸。 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艹为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 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君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 有壎民之国。有綦山。又有摇山。有鬲曾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婉...

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钜燕在东北陬。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日奂,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鸠在海中,辕厉南。 会稽山在大楚南。 毕沅云:“右《海内东经》旧本合‘岷三江,首……’以下云云为篇,非,今附在后。”又云:“自‘岷三江,首……’以下疑《水经》也。”按:毕沅之说是也。“岷三江,首……” 以下文字,确只言水流经行,不言其他,与经文无关。今从毕说,附在经文之后,不更分节次,亦不更作校注与翻译,唯略存所据郝懿行《笺疏》本经文之大貌而已。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颁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颖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出入渭,戏北。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

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虫乔,其为人虎文,胫有綮。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闒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被发,无一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袜,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汙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大鱼便居海中。 明组邑居海中。 蓬莱山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

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在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泽东。 夷人在东湖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伐。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隼鸟、视肉。

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 狌 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嗟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嗟丘北。 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上工下虫][上工下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上工下虫][上工下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级,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鸟区,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无綮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綮。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在共工台东。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有兽焉,其名曰驳,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亻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次鸟鸟、詹鸟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次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集。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鱼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臷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岐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岐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焦侥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丘鸟久、视肉、虖交。 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有兽焉,其状如虺鼠而文题,其名曰熊,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木万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瘗。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谷。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瘞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

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株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犁牛,其音如彘鸣。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此虫鼠,见则其邑大旱。𣲵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齐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減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鱼感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鱼感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条虫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訆。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株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其祠:毛用一犬祈,耳申用鱼。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谷而无水,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石厉。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山我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荆𦬊。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山海经: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囟比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鱼单,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欢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奇鸟余鸟,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齏,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犭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月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安鸟,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蹏,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鵁,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夜鸟,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

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㻬琈之玉。鸟多赤敝鸟,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民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木丹,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竹媚,其兽多㸲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藋,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簪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橿,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非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谷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

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昔隹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麆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地,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鱼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昔隹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囟比,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朱鸟,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

印度童话:金发姑娘的启示

  门萨是塔尼辛格国王的王后,在一次同金德尔森国王交战中,王后被俘。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王后不同意塔尼辛格为营救自己而再度和金德尔森作战。门萨在异国不惧威胁,经受了答应让她做王后的利诱。她日夜思念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始终不向金德尔森屈服,终日沉浸在悲伤中。   一天,当夜幕垂挂的时候,好心的女仆庚瑾拉达从门萨身边唤走了所有女仆,坐在门萨的床前关切地说:“王后,您不必整日忧愁,我给您讲个故事,也许会宽慰您的心。”   有一个农民,很穷,但非常诚实。他和妻子不分昼夜地在地里干活,总算能维持住温饱。可是他们没有一个孩子,夫妇俩整日为此苦恼,有时甚至伤心落泪。妻子每礼拜五都去朝拜桑多喜女神,最后女神高兴了,赐给他们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看起来很平常,可她的头发是金的。夫妇俩看到自己有这样一个室贝女儿,欣喜异常。他们想桑多喜女神送给他们的不只是个女孩,还是一个财神,于是抱着孩子再次到女神庙膜拜。女神向他们祝福,但又告诉他们不要把孩子当做财神。如果要把她的头发剪下来卖钱,那就会马上家破人亡。   两人牢记女神的话,回到家里立刻用布把女孩的脑袋包上,不让人发现女孩的头发是金的。他们给孩子取名叫索娜尔。女孩一天天长大,她的头发也越长越长。农民精心地照料她,使任何人都无法知道索娜尔姑娘的头发是金的。   有一次,村上闹了旱灾,土地龟裂,甚至连场院里都出现了裂缝。池塘里没水了,井也枯干了,人变得骨瘦如柴,老黄牛也只剩下一身骨头架子。村里人个个弃家外逃。这个农民家也几天没有揭锅了,他也想外出逃命,可到底往哪儿去?况且还有自己年轻的女儿,要为女儿的金发保密。不过,为了全家人活命,他们最后还是离了家门。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村庄。几天的饥饿和赶路的疲累,使得农民的妻子一进村就昏倒在地。农民把索娜尔姑娘留在妻子身边,去附近找水。农民走到一家门前敲了几下,开门的是一位首饰匠人。首饰匠人听了农民的话,对他们深表同情,亲自和农民一起,把他的妻子和女儿领进家里。不久,农民的妻子就死了。农民和索娜尔哭得死去活来。   几天的饥饿和疲劳,再加上妻子的死,使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整日愁眉不展,粒米不进,滴水不饮。尽管首饰匠人再三劝慰,农民仍固执己见,没过几天,就离开了人世。   现在只剩下索娜尔孤苦伶仃,孑身一人。这里的一切都生疏得很,新的家,陌生的人,她往哪儿去?又怎么办呢?姑娘悲痛...

印度童话:神奇的绿瓶子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一个农民,名叫莫翰。他租种几亩地主的地,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粮食年年丰收,除吃之外,还有余粮出售。他和妻子还有三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安宁的生活。   但是,这样的日子没有多久,莫翰的家乡闹了旱灾。树木、庄稼枯死了,木犁拉断了,耕牛饿得骨瘦如柴,妻子儿女的生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莫翰很难向地主交租子。地主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莫翰也完全知道。他预感到交不上地租,终有一天会被地主赶出村子。   他愁眉苦脸,精神非常痛苦。一天,他问自己的妻子:“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妻子说:“我们家只剩下这头牛了,只有把牛牵到集市上卖了,才能偿还一些地租。”   莫翰理解妻子的话,第二天一早就牵着牛朝集市走去。半路上,他经过一个漂亮的花园,花园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玫瑰花。他被这美丽的玫瑰花吸引住了,索性停下脚步观赏起来。就在这时,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好,莫翰大哥先生!”莫翰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头戴红帽,身着绿衫和淡黄色裤子,脚穿尖头红皮鞋的小矮人站在那里向他微笑。莫翰非常惊讶,他不明白这个小矮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   小矮人见莫翰牵着一头牛,就问:“这头牛要牵到哪儿去呢?”   莫翰难过地说:“要把它牵到市场上卖掉!”   听了莫翰的回答,小矮人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个绿瓶子,说:“这头牛你就卖给我吧,我把这个绿瓶子送给你。”   用这只小小的瓶子换这么一头大牛!莫翰听了小矮人的话,不由得大笑起来。见莫翰这样,小矮人忙说:“你还不认识我,所以才笑。我真诚地建议你,留下你的牛,把绿瓶子带走,你不会后悔的。回家后,在桌子上铺一块干净的台布,把瓶子放上去,然后说声瓶子显灵,到那时你会看见瓶子干些什么,一旦瓶子里的东西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就会无比地高兴。”   小矮人的劝告使莫翰很受感动,他把牛交给小矮人,拿了这只瓶子大踏步地回家了。妻子见丈夫这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便问道:“你这么早就回来了?怎么还带回来一只瓶子?”   莫翰对妻子说:“这瓶子是我用牛换来的。”   知道丈夫办了这么一件蠢事,她又惊又气,说:“我们一头大牛,换来的却是一只玻璃瓶子!你太傻了!”   莫翰对妻子的态度是理解的,他马上对她解释:“你大概认为它是一只普通的瓶子,可这是一只神瓶。你先把房子打扫一下,桌上铺块干净台布,我现在就让瓶子创造奇迹。” ...

印度童话:三尊雕像的秘密

  在绿荫环抱鲜花盛开的山峦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土邦国。那里资源丰富,粮棉充裕,百姓不愁吃穿,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转眼间人们的心头笼罩上了一层愁云:老国王突然不幸逝世,大王子即刻登基执掌朝政。大王子不愿读书,沉湎于酒色,知识浅薄,但又自以为是,眼睛里没有任何人。他既不听老臣们的谏诤,又不接受王室亲朋们的规劝,总是随心所欲。有时,人们急国事之所急,苦口婆心地教他一些治理国家的常识,或进谏某事,可他却右耳进左耳出,毫无反应。所以,他一登上宝座,百姓就感到灾难即将来临,人人心情沉重。他那浩大的开支,使大臣和王家帐官为之震惊。更令人不安的是,一天,他竟丢下国家不管,远走游山玩水去了。   一位有名的雕刻家进都城买雕刻材料,看见一向笑容满面的人们,变得面色阴沉,好像有多大心事。他向一家店主询问原因,店主告诉了他全部情况。雕刻家听完后,若有所思,但没有任何表示,不声不响地回家了。   几天后,国王玩够了,回到朝廷。这时,那位雕刻家肩上挎着三个小包袱来到宫廷。他作了自我介绍后把一个包袱打开,取出一个漂亮的雕像,放在身边的檀香木方凳上。国王看到雕像非常高兴,说:“你真是名不虚传的艺人啊,这雕像做得太美了,它的价钱是多少?”   雕刻家说:“大王,您先再看看另外两尊雕像,然后再谈您的奖赏。”雕刻家又打开了第二个包袱,取出另一尊雕像。这尊同第一尊一样漂亮,简直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而后,雕刻家又拿第三尊雕像,它和前二尊一样着人喜爱。   现在雕刻家从自己的口袋里拉出一根银线。他把第一尊雕像托起,把银线穿进雕像的右耳朵里,银线从左耳朵出来。接着他又把银线穿进第二尊雕像的右耳朵里,银线从雕像的嘴里出来。对雕刻家的这些动作,谁都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只是以好奇的目光凝视着雕像。最后,雕刻家又拿起第三尊雕像,照例也把银线穿进它的右耳朵里。这时在场的人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认为这根银线可能从雕像的眼睛或鼻子里出来。但是,银线没从任何地方露出。   国王完全没有看出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即这些不会说话的雕像将向大家表明一个很深奥的道理。   国王再一次询问了雕像的价钱。   雕刻家恭敬地向国王施了一礼,把第一尊雕像拿在手里,说:“大王,它的价钱只值一个拜萨。”   “一个拜萨!”   宫廷里所有的人都吃惊地瞪圆了眼睛。   国...

印度童话:玫瑰园里的传说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传说有一个地主非常傲慢、狠毒,周围的人没有不怕他的。他住在一所豪华的房子里,周围栽满了美丽的玫瑰花,人们都称他这座住宅为玫瑰园。   这个地区住着一位魔术师。他以各种方式变魔术增添人们生活中的欢乐。他的魔术威力之大,能使穷苦的人们暂时忘记自己的痛苦和贫困。   一天,地主把魔术师叫到自己的玫瑰园,命令他变些魔法供他取乐。地主说:“最近我无心干任何事情,你耍几套魔术好让我开开心。”   魔术师双手合掌婉言谢绝说:“上帝保佑,您家里不缺任何东西。我这个穷耍魔术的怎么会使您开心呢!我只是变些小戏法,让穷哥儿们暂时摆脱精神上的不愉快。您还是另请高明吧。”可是地主不肯罢休,说什么也要让他变一套魔术供他享受。不得已魔术师对地主说:“我给穷人变魔木,常常使他们迷惑受骗,可他们从不生气。您就不同了,如果一旦您知道受了魔术的欺骗,准要严厉惩罚我。”   地主一再劝说魔术师,并保证不会生气,更不会惩罚他,魔术师仍不相信。最后地主在纸上写下了他的诺言:绝不生魔术师的气,盛怒中也不能给他任何惩罚。   地主刚把保证书递给魔术师,一阵喧哗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地主从窗口向外一看,立刻火冒三丈,只见他家绿色的草坪上有成百匹马在吃草。他当即叫来一个仆人,命令他马上把那个放马人捉来见他。   仆人急忙跑到草坪,一种意外的景象把他惊呆了:成百上千名仆人和士兵正忙着扎帐篷、安营寨。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天鹅绒营篷上,营篷的前面铺着贵重的地毯,地毯上有两个镶嵌着无数珍珠宝石的宝座,一个是金的,另一个是银的。   此时,一个穿得笔挺的士兵正从地主仆人身边经过,地主仆人很害怕士兵,可又急于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壮着胆子,声音颤抖着问那士兵:“长官,您的主人是哪个国家的国王啊?怎么光临此地的呀?”   士兵回答说,他们都是命运大神萨伊尼布的兵马,面前的那个金宝座是萨伊尼布的,那个银宝座是他的小王子的。他们全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现在是停在这块土地上做短暂的休息。   一听说是这样,地主仆人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他慌忙跑到地主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把所有情况讲了一遍。地主听说是命运大神驾到,二话没说,就领着仆人们手托盛满礼物的几个大铜盘子,前往迎接。地主来到萨伊尼布帐篷里奉献上自己的礼物,双手合十,点头哈腰恭敬地说:“我的尊贵的命运大神,今天能光临此地,...

印度童话:马虎的小兔子

  西海岸有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一头很厉害的大狮子,它从不无故伤害任何一只小动物,它是森林里的大王,但它同居住在那里的豹子、大象、野猪、豺狼以及弱小的小鹿相处得十分和睦。   海岸边长着一棵高大的白拉树(树干高大,枝带刺,被称为圣树,果为圆形),紧靠白拉树旁有一棵棕榈树。棕榈树的大片伞状叶子,扩散到了白拉树枝的下方。就在这棵白拉树树干的一个洞穴里住着一只小兔子。   一天中午,小兔子吃罢饭,躺在树下休息,不知怎的脑子里想起了好多事,搞得它心烦意乱。它想,如果这漫无边际的大地翻过来,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呢?它翻来覆去想个没完,把周围的一切都忘得干干净净。它惶恐不安起来。   小兔子正沉浸在大地翻过来的想象中,一个熟透了的白拉果掉下来,正好砸在下面的棕叶上,“啪嗒”一声发出巨响。这么大的白拉果打在棕叶上自然会有响声,但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却使小免子思绪大乱,它觉得这声音一定是大地翻个发出的。   那小兔子怎么样呢?它害怕得猛一下子翻身跳起,抱头鼠窜,连回头看一眼都没有,因为它感到,如果跑得慢了一点,就有生命危险。   看到小兔子跑得这样急,路边玩耍的另一只小兔子忙问:“喂,怎么啦?”   它答道:“什么也别问了,赶快跑吧,大地翻过来了。”另一只小兔听它这么一说,也吓得跟着跑起来。时间不长,第三只,第四只,千百只兔子成群结队地跑起来。   一只正在吃草的小鹿看到奔跑的兔子,也跟在它们后边跑起来。一会儿功夫,一只鹿变成了成群的鹿。看到兔子和鹿群在急跑,野猪也在它们身后跑起来,羚羊也跟着跑起来,水牛也跟着跑起来,犀牛也跑起来,还有大象也急奔起来。到底大地的什么地方翻过来了,它们当中没有谁敢回头看一下,   只是一个接一个地拼命跑哇,跑哇。眼看着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跑起来,排成了很多长长的队。这些动物只顾闷着头跑,可连跑的原因都不知道。   森林中聪明的大王狮子,看见它的臣民们在急跑,就忙上前拦住,问:“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你们为什么这么慌乱?”千百个动物们一起喊道:“哎呀,大王,大地翻过来了!您也跟我们一块跑吧!”   狮子从来没有听说大地还能翻过来,据它所知,大地是不会翻过来的。但它又一想,它们一定看见了什么,不然是不会这么拼死拼活地跑个没完。一个跑,两个跑,现在全都跑起来了,这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应当搞清楚,要不它们会累死的!如...

印度童话:皮匠的儿子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一个故事。彭堤村住着一位名叫基斯的皮匠。由于家境贫困,他的独生儿子基休拉尔从小就在地里干活。妻子悉巴莉娅身体虚弱,终年多病,但仍然家里家外地日夜操劳,不是跟丈夫下地种田,就是在场院晒牛粪干(印度农民把牛粪晒干做柴烧)。   基休拉尔渴望读书,可是出生在皮匠家,没有人愿意收他为学生,甚至不准他从神庙前走过。为了实现读书的愿望,他经常苦思冥想找办法,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   一天,他看见潘迪特·夏姆拉尔在教几个孩子学习梵语和印地语,就提心吊胆地走上前,双手合掌行礼,并恳求说:“潘迪特先生,您是知道的,我是皮匠出身(印度分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贱民。皮匠是属贱民种姓,地位最低),可我很想读书。如果我坐在离其他孩子远一点的地方,听您讲课,对您不会有影响吧?”   “你真是个大傻瓜!皮匠们只能干一些脏累的服务行当。你是不可接触的人,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听课,也便宜了你。哪怕是碰上你的影子,人们也会变得不圣洁,庙里的神像就会张嘴诅咒,绿树就会干枯,池水就会变得浑浊。你以后再不能有读书的想法。假如你真记得基达(印度教经典)中的一个诗节,那你的聪明就会使你产生邪念,你将不得不下地狱,一死了事。我是婆罗门学者,那些商人和高利贷者听了我的话语,就是干了再多的坏事,也能平安无事..”潘迪特·夏姆拉尔发着火,唠叨了好长时间。   一天夜里,基休拉尔一边给母亲按摩腿脚,一边说:“妈妈,我多么希望读书,可这里没有一个人教我;如果我硬要想法读书,这里的潘迪特学者就要打我。离这里约一百里路远的地方,有一个古马里亚村,那里有一个地主黑莫德辛哈,需要一个干活的。我现在已经十五岁了,您的身体也正在逐渐好转,您要是能跟父亲说一下,让我到那里干事,就太好了。”   “孩子,你走了以后,咱这小小的草棚就更寂寞了,那我也将无心留在这里。如果你想在古马里亚村长期住下,我也和你一起去。这件事由我和你父亲讲吧。”悉巴莉娅对孩子说。   基斯同意他们母子俩外出谋生,因为他知道在彭堤村是没有出路的。就连基休拉尔穿身白衣服,几个高利贷者也曾经阻拦过好几次。更甚者,在一年中最热闹的灯节,他一家不能从神庙前经过。   几天以后基休拉尔带着母亲来到古马里亚,他在地主黑莫德辛哈的地里干活,地里活干完了,就为地主放牛。母亲给地主老爷干家务,扫地,清理牛粪,给牛饮水。必要的时候,...

印度童话:聪明的小白兔

  森林里住着很多动物,大家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早晨,天微微发亮,不知是谁敲响了小白兔比杜的门。   “是哪位兄弟?大清早的,有什么事吗?让人家再睡会儿吧。”小白兔比杜懒洋洋地躺着说。   “比杜哥,是我呀,小花猫。快开开门。”一听是花猫妹妹的声音,比杜立刻从被窝里爬起来,去开门。   “快进来,花猫妹,今天怎么这么早来找我,有什么事吗?快到里边来。外边冷,小心着了凉。”比杜关切地问。   “怎么对你说呢,兔哥,其实事情不大,可说不定会发展严重。”小花猫一边进屋,一边气喘吁吁地说。   “就从头说吧,妹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比杜急切地问。   “兔哥,昨天晚上,大象和小猴子发生了争执,差点儿动起手来。”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争执也得有一定的原因。他们两个从前关系很密切,怎么一下就吵起来了?”比杜问。   “详细经过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们争吵的声音一直持续到深夜,搅得四邻不安,大家都来劝解。我当时只听到这么一句:动物是个子大好,还是跑得快好?”   “我知道了,花猫妹妹,一定是他们两个都骄傲了。”比杜打断花猫的话。   “他们骄傲了?那是怎么骄傲的?”老实的小花猫不解地问比杜。   “是这样的,猫妹,我猜的一点没错。大象一定认为个子大好,而猴子则认为跑得快好。其实两个人的想法都片面,因为他们忘记了个子大和跑得快都是有用的,不能只强调一方面。”比杜解释给花猫听。   “要是这样就不好了。两个人一定要和好,否则这股风滋长了,那我们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就要破裂。”小花猫着急地说。   “妹妹,你先喝杯茶,等我慢慢想办法。”两人一边喝茶,一边沉思。时间不长,比杜一拍脑门,高兴地说:“有了,猫妹,你替我做一件事。后天是我的生日,我想宴请所有的森林动物,可是时间紧迫,请你代我向所有动物发出邀请。就在这个场合,我将尽力使他们俩重归于好。”   生日的傍晚,森林里所有大小动物都应邀来赴宴了。不少动物都给比杜赠送了生日礼物,有的还亲手给比杜的脖子挂上五颜六色的美丽花环。看着这些表达深情厚谊的礼物,比杜十分感慨地说:“兄弟姐妹们,对于大家的光临,我表示诚挚的感谢。可是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在座的各位弟兄,没有一个人能把河对岸树上的花摘几朵,来为我们今天的聚会增色。”   比杜的话刚完,大家齐声响应说:“比杜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