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1)

历代奸佞  夏帝启元年,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征之,大战于甘,灭之。

夏帝相权归后羿,为羿所逐。羿臣寒浞杀羿自立,而弑帝相。相后缗,有仍国君之女,方娠,奔归有仍,生少康。夏之旧臣靡举兵杀浞而立少康焉。

周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既而与武庚同反,周公乃作《大诰》,奉王命以讨平之。

吴太宰伯嚭,受越赂,而许越行成,复谗杀伍员,以亡吴国。

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三分晋地。田氏伐姜而有齐国,皆周天子坏礼,而宠命之也。

秦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烧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遂坑儒四百六十馀人。始皇崩于沙丘,赵高与斯诈为遗诏,废死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二世。高恃恩专恣,恐斯以为言,族诛斯,而自为丞相。及章邯军败,恐罪其身,乃与其婿咸阳令阎乐谋弑二世于望夷宫,立子婴为秦王。子婴与其子二人刺杀高,夷其三族。

楚项王将丁公逐窘汉王彭城西,短兵接,汉王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乃还。汉王即帝位,丁公谒见。帝以狗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遂斩之。

汉田蚡为丞相,骄侈极欲,金玉、妇女、狗马、声乐、玩好,不可胜计。入奏事,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人主。上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为宅,武帝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稍退。

赵人江充初为赵静肃王客,得罪亡,诣阙告赵太子阴事。太子坐废,上召充与语,大悦,拜为直指绣衣使者,使督察贵戚。近臣与太子有隙,因言上疾,崇在巫蛊。于是上以充治巫蛊狱。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持太子甚急。太子发长乐宫卫卒收捕充等,斩之。太子亦自经。后武帝感田千秋言,族灭充家。

汉昭帝初,左将军上官桀亦受遗诏辅少主,其子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安因光欲内之,光以其幼,不听。安遂因帝姊盖长公主内入宫为婕妤,月馀立为皇后,于是怨光而德盖主。知燕王旦以帝兄不得立,亦怨望,乃令人诈为燕王上书,欲共执退光。书奏,光不敢入。上召光人,免冠顿首,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罪。将军调校尉未十日,燕王何以知之?是时帝年十四,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后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会盖主舍人知其谋以告,捕杰安等族诛之。盖主亦自杀。

汉元帝以史高领尚书事,弘恭、石显典枢机。萧望之等建白,以为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由是大与高、恭、显忤。恭、显因奏望之与周堪、刘更生朋党,请召致廷尉。上初不允,强而可其奏。望之饮鸠自杀。上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狱,果然杀吾贤相!

汉成帝委政王凤,悉封诸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列侯。谷永阴欲自托于凤,乃曰: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志,无重合安阳博陆之乱。以推颂之。时上书言灾异之应,多讥切王氏专政所致。上亲问张禹,禹曰: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新学小生乱道误人。戴永嘉断曰:王氏代汉,始于杜钦、谷永,成于张禹、孔光,终于刘歆。此数子皆号称儒者,以贤良直谏为名,以通经学古为贤,假托经术,缘饰古义,以售奸邪,以济谀佞,依凭宠禄,以苟富贵,相与误国如此,曾鄙夫小人不若也!

汉平帝五年五月,策命安汉公王莽以九锡。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莫敢言。已而帝崩,群臣纪逡、郇越、唐林、唐遵、扬雄、谷永、刘歆、孔光等奏太后,请安汉公摄皇帝位,诏曰:可。寻即真天子位。定号曰新,僭位十八年,汉兵杀之。

汉章帝宠任窦宪,宪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田园,寻以争权刺杀都卿侯畅。窦太后使击匈奴赎罪,以致兄弟专权。和帝与中常侍郑众密求故事,勒兵收捕,迫宪自杀。窦氏虽除,而寺人之权从兹盛矣。

汉安帝崩,阎太后临朝,欲久专国政。与阎显等定策,立幼年济北惠王子懿,未几,薨。中常侍孙程、王康等十九人,谋迎济阴王即皇帝位,是为顺帝。诛阎显,迁太后,封孙程等皆为列侯,世称十九侯。

汉顺帝崩,太子炳立,才二岁,梁太后临朝,在位一年。征渤海孝王子缵即位,年八岁,生而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冀闻恶之,置毒于煮饼而弑之,在位一年。冀迎蠡吾侯志即帝位,是为桓帝。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氏、六贵人、二大将军,尚公主者三人,其馀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威行内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亲与。桓帝不平,乃与中常侍单超、徐璜等议,诛杀之。封单超等五人为县侯,世谓之五侯。是时梁氏虽除,五侯肆虐,贤人君子忠愤激烈,卒成党锢之祸矣。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2)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3)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4)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5)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6)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卷之三 人物部:仪制

印度童话:玫瑰园里的传说

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