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4)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1)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2)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3)
唐文宗时,李德裕、李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济援。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唐文宗九年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内不能堪,与李训、郑注谋诛之。训、注因王守澄以进,先除守澄,则宦官不疑。乃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杀之。守澄出葬浐水,郑注请令内臣尽集浐水送葬,因闔门令亲兵斧之,使其无遗。训与其党谋曰:如此事成,则注专有其功,不若先期诛宦者,已而并注去之。壬戌,上御紫宸殿。韩约奏:左金吾厅事石榴树,夜有甘露。先命宰相两省视之。训还奏非真。上顾仇士良,帅诸宦者往视。至,左仗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诣上告变。训遽呼金吾卫士上殿。宦者扶上升舆,决后殿罘罳,疾趋北出。卫士纵击宦官,死伤者十馀人。训知事不济,脱走。士良等命禁兵出,杀金吾吏卒千六百馀人、诸司吏民千馀人,王涯、贾餗、舒元舆皆收系,斩之。明日,训、注皆被杀,族其家。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唐僖宗专事游戏,以宦官田令孜为中尉,政事一委之,呼为阿父。
唐昭宗以散骑常侍郑綮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䋜好诙谐,多为歇后诗,讥嘲时事。上以为有所蕴,命以为相,闻者大惊,堂吏往告之。綮笑曰:诸君大误,使天下更无人,未至郑綮。吏曰:特出圣意。綮曰:果如是,奈人笑何?既而贺客至,綮摇首言曰: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让不获,乃视事。未几,致仕去。
唐昭宗二年,王行瑜、韩建将兵犯阙,称韦昭度、李溪作相不合众心,杀昭度、溪于都亮驿。李克用举兵讨行瑜,斩之。
唐昭宗以崔胤为相。胤与上谋诛宦官,宦官惧。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阴谋废立,乃引兵哭入宣化门。季述乃扶上适少阳院,以银挝画地,数上罪数十,锁锢之,矫诏立太子裕。胤密遣人说神策指挥使孙德昭,擒述等斩之,迎上复位。胤以宦官典兵,终为肘腋之患,乃称被密诏命朱全忠以兵入讨。全忠遂发大梁。中尉韩全诲闻之,劫帝幸凤翔。朱全忠进攻凤翔,李茂贞出战,屡败。储峙已竭,上鬻御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食。茂贞请诛韩全诲等,与全忠和,并杀宦官七十馀人,奉车驾还长安。复以崔胤同平章事。胤复奏剪宦官之根。朱全忠以兵驱第伍可范以下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出使者诏所在收捕诛之,止黄衣幼弱三十人,留备洒扫。寻全忠密表崔胤专权,诛之。迁上至洛阳,使蒋玄晖弑昭宗,而立昭宣帝以篡之。
周太师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容,人莫测其喜慍,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人皆以德量推之。
周恭帝元年正月,陈桥兵变,拥赵匡胤还汴,自仁和门入。时早朝未罢,闻变,亲军指挥韩通谋率众御之,军校王彦升逐焉。通驰入其第,未及,闔门为彦升所害,妻子俱死。将士拥范质、王溥等至,匡胤流涕而言六军相迫之由,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挺剑厉声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质等相顾,不知所为。溥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亦拜,遂奉匡胤入宫,召百官至。晡时班定,犹未有禅诏,翰林承旨陶榖出诸袖中,遂用之,以登极。
宋太宗七年,贬秦王延美为西京留守。初,昭宣太后遗命太祖传位于太宗。太宗传之延美以及德昭。及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殁,延美始不自安。柴禹锡因上变以摇之,帝意不决,召赵普谕以太后遗旨。普对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延美遂得罪。
开宝皇后宋氏崩,群臣不成服。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责知滁州。
宋真宗之相吕氏曰:景德以前多君子,祥符以后如王钦若之闭门修斋,丁谓之潜结内侍,雷允恭与钱惟演擅权于外,而冯拯、曹利用相与为党,陈尧叟之附和天书,皆小人也。
宋仁宗谓辅臣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王曾对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永珪同恶,时称五龟,奸邪憸伪,诚如圣谕。
宋仁宗朝,国子监直讲石介以韩琦、范仲淹等同时等用,而欧阳修、蔡襄等并为谏官,夏竦既罢,乃作庆历圣德诗,有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大奸,指竦也。初,介曾奏记于富弼,责以行伊、周之事。夏竦怨介斥己,欲因是倾弼等。乃使女奴阴习介书,习成,遂改“伊、周”曰“伊、霍”,又伪作介为弼撰废立诏草,飞语上闻。弼与仲淹惧。适闻契丹伐夏,遂请行边。介亦不自安,乃请外,得濮州通判。
宋杜衍好荐贤士,群小咸怨,御史中丞王拱辰之党尤嫉之。衍婿苏舜钦时监进奏院,循前例祀神,以伎乐娱宾。拱辰闻之,欲因是倾衍,乃讽御史鱼周询举劾其事,被斥者十馀人,皆知名之士。拱辰喜曰:吾一网打尽矣。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5)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6)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2)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3)
唐文宗时,李德裕、李宗闵各有朋党,互相济援。上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唐文宗九年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内不能堪,与李训、郑注谋诛之。训、注因王守澄以进,先除守澄,则宦官不疑。乃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杀之。守澄出葬浐水,郑注请令内臣尽集浐水送葬,因闔门令亲兵斧之,使其无遗。训与其党谋曰:如此事成,则注专有其功,不若先期诛宦者,已而并注去之。壬戌,上御紫宸殿。韩约奏:左金吾厅事石榴树,夜有甘露。先命宰相两省视之。训还奏非真。上顾仇士良,帅诸宦者往视。至,左仗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诣上告变。训遽呼金吾卫士上殿。宦者扶上升舆,决后殿罘罳,疾趋北出。卫士纵击宦官,死伤者十馀人。训知事不济,脱走。士良等命禁兵出,杀金吾吏卒千六百馀人、诸司吏民千馀人,王涯、贾餗、舒元舆皆收系,斩之。明日,训、注皆被杀,族其家。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唐僖宗专事游戏,以宦官田令孜为中尉,政事一委之,呼为阿父。
唐昭宗以散骑常侍郑綮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䋜好诙谐,多为歇后诗,讥嘲时事。上以为有所蕴,命以为相,闻者大惊,堂吏往告之。綮笑曰:诸君大误,使天下更无人,未至郑綮。吏曰:特出圣意。綮曰:果如是,奈人笑何?既而贺客至,綮摇首言曰: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让不获,乃视事。未几,致仕去。
唐昭宗二年,王行瑜、韩建将兵犯阙,称韦昭度、李溪作相不合众心,杀昭度、溪于都亮驿。李克用举兵讨行瑜,斩之。
唐昭宗以崔胤为相。胤与上谋诛宦官,宦官惧。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阴谋废立,乃引兵哭入宣化门。季述乃扶上适少阳院,以银挝画地,数上罪数十,锁锢之,矫诏立太子裕。胤密遣人说神策指挥使孙德昭,擒述等斩之,迎上复位。胤以宦官典兵,终为肘腋之患,乃称被密诏命朱全忠以兵入讨。全忠遂发大梁。中尉韩全诲闻之,劫帝幸凤翔。朱全忠进攻凤翔,李茂贞出战,屡败。储峙已竭,上鬻御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食。茂贞请诛韩全诲等,与全忠和,并杀宦官七十馀人,奉车驾还长安。复以崔胤同平章事。胤复奏剪宦官之根。朱全忠以兵驱第伍可范以下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出使者诏所在收捕诛之,止黄衣幼弱三十人,留备洒扫。寻全忠密表崔胤专权,诛之。迁上至洛阳,使蒋玄晖弑昭宗,而立昭宣帝以篡之。
周太师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容,人莫测其喜慍,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人皆以德量推之。
周恭帝元年正月,陈桥兵变,拥赵匡胤还汴,自仁和门入。时早朝未罢,闻变,亲军指挥韩通谋率众御之,军校王彦升逐焉。通驰入其第,未及,闔门为彦升所害,妻子俱死。将士拥范质、王溥等至,匡胤流涕而言六军相迫之由,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挺剑厉声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质等相顾,不知所为。溥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亦拜,遂奉匡胤入宫,召百官至。晡时班定,犹未有禅诏,翰林承旨陶榖出诸袖中,遂用之,以登极。
宋太宗七年,贬秦王延美为西京留守。初,昭宣太后遗命太祖传位于太宗。太宗传之延美以及德昭。及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殁,延美始不自安。柴禹锡因上变以摇之,帝意不决,召赵普谕以太后遗旨。普对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延美遂得罪。
开宝皇后宋氏崩,群臣不成服。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责知滁州。
宋真宗之相吕氏曰:景德以前多君子,祥符以后如王钦若之闭门修斋,丁谓之潜结内侍,雷允恭与钱惟演擅权于外,而冯拯、曹利用相与为党,陈尧叟之附和天书,皆小人也。
宋仁宗谓辅臣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王曾对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永珪同恶,时称五龟,奸邪憸伪,诚如圣谕。
宋仁宗朝,国子监直讲石介以韩琦、范仲淹等同时等用,而欧阳修、蔡襄等并为谏官,夏竦既罢,乃作庆历圣德诗,有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大奸,指竦也。初,介曾奏记于富弼,责以行伊、周之事。夏竦怨介斥己,欲因是倾弼等。乃使女奴阴习介书,习成,遂改“伊、周”曰“伊、霍”,又伪作介为弼撰废立诏草,飞语上闻。弼与仲淹惧。适闻契丹伐夏,遂请行边。介亦不自安,乃请外,得濮州通判。
宋杜衍好荐贤士,群小咸怨,御史中丞王拱辰之党尤嫉之。衍婿苏舜钦时监进奏院,循前例祀神,以伎乐娱宾。拱辰闻之,欲因是倾衍,乃讽御史鱼周询举劾其事,被斥者十馀人,皆知名之士。拱辰喜曰:吾一网打尽矣。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5)
卷之三 人物部:附奸佞大臣(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