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人物部: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2)

卷之三 人物部: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1)

建元  古者只有纪年,未有年号。汉武帝建元元年,后王年号盖始于此。帝王改元亦未曾有。秦惠王十四年更为元年,是为改元之始。

黄帝始制国号加有字,汉加大字。汉文帝始制年号用一字,武帝始用二字。

国祚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
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
秦三世,共三十九年。
西汉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二世,共四十四年。
晋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十一世,共一百五年。
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
唐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
后五代共五十六年。
北宋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
元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二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二年。历朝御讳太祖(元璋),惠宗(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景帝(祁钲),宪宗(见济),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厚㷓),穆宗(载珧),神宗(翊钧),光宗(常洛),悊宗(由校),思宗(由检)。

前五代  南朝宋刘裕八世,历六十年。齐萧道成七世,历二十三年。梁萧衍四世,历五十七年。后梁萧詧(昭明太子之子)三世,历三十三年。隋杨坚四世,历三十九年。北朝元魏拓跋珪十二世,历一百四十九年。西魏拓跋修四世,历二十四年。东魏拓跋善见一世,历十七年。北齐高洋(魏丞相高欢之子)五世,历二十九年。后周宇文觉(魏冢宰宇文泰之子)五世,历二十六年。

后五代  梁朱温二世,历十七年。后唐李存勖(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先世事唐,赐姓李)四世,历十四年。后晋石敬塘二世,历十一年。后汉刘暠初名知远,三世,历四年。北汉刘崇,高祖之弟四世,历三十年。后周郭威,邢州人,传内侄柴荣,三世,历十年。

五胡乱华  汉刘渊,匈奴也。后赵石勒,武乡羯人也。后秦姚弋仲,赤亭羌人也。前秦符洪,氐人也。后燕慕容垂,鲜卑人也。总曰:五胡乱华。

蜀汉之继东汉,非特名义而已,实炎祚之正统也。按《异苑》记:蜀有火井,汉室之盛则赫炽。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孔明一窥而复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之而灭,其年蜀并于魏,是亦一征也。

年号  西汉武帝(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大初 征和 后元),昭帝(始元 元凤 元平),宣帝(本始 地节 元康 神爵 五凤 甘露 黄龙),元帝(初元 水先 建昭 竟宁),成帝(建始 河平 阳朔 鸿嘉 永始 元延 绥和),哀帝(建平 元寿),平帝(元始),孺子婴(居摄 初始),东汉光武(建武 中元),明帝(永平),章帝(建初 元和 章和),和帝(永元 元兴),殇帝(延平),安帝(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顺帝(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冲帝(永嘉),质帝(本初),桓帝(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灵帝(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献帝(初平 兴平 建安),后汉昭烈帝(章武),后帝(建兴 延熙 景曜 炎兴)

西晋武帝(泰始 咸宁 泰康),惠帝(永熙 元康 永康 永宁 大安 永兴 光熙),怀帝(永嘉),愍帝(建兴),东晋元帝(建武 大兴 永昌),明帝(大宁),成帝(咸和 咸康),康帝(建光),穆帝(永和 升平),哀帝(隆和 兴宁),帝奕(太和),简文帝(咸安),孝武帝(宁康 太元),安帝(隆安 元兴 义熙),恭帝(元熙)

南北朝 宋武帝(永初),少帝(景平),文帝(元嘉),孝武帝(孝建 大明),废帝(景和),明帝(泰始 泰豫),苍梧王(元徽),顺帝(昇明)。齐高帝(建元),武帝(永明),明帝(建武),东昏侯(中兴)。梁武帝(天监 普通 大通 中大通 大同 中大同 太清),简文帝(大宝),元帝(承圣),敬帝(绍泰 太平)。陈武帝(永定),文帝(天嘉 天康),临海王(光大),宣帝(太建),后主(至德 祯明)

文帝(开皇 仁寿),炀帝(大业),恭帝(义宁)

高祖(武德),太宗(贞观),高宗(永徽 显庆 龙朔 麟德 乾封 总章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开曜 永淳 弘道),中宗(嗣圣 神龙 景隆),睿宗(景云 太极),玄宗(开元 天宝),肃宗(至德 乾元 上元 宝应),代宗(广德 永泰 大历),德宗(建中 兴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太和 开成),武宗(会昌),宣宗(太中),懿宗(成通),僖宗(乾符 广明 中和 光启 文德),昭宗(龙纪 大顺 景福 乾宁 光化 天复 天祐),昭宣帝(天祐)

后五代 梁太祖(开平 乾化),均王(贞明 龙德)。唐庄宗(同光),明宗(天戍 长兴),闵帝(应顺),潞王(清泰)。晋高祖(天福),齐王(开运)。汉高祖(乾祐),隐帝(乾祐)。周太祖(广顺),世宗(显德),恭帝(显德)。

宋太祖(乾德 开宝),太宗(太平 兴国 雍熙 端拱 淳化 至道),真宗(咸平 景德 大中 祥符 天禧 乾兴),仁宗(天圣 明道 景祐 宝元 康定 庆历),英宗(治平),神宗(熙宁),哲宗(元祐 绍圣 元符),徽宗(建中 靖国 崇宁 大观 政和 重和 宣和),钦宗(靖康)。南宋高宗(建炎 绍兴),孝宗(隆兴 乾道 淳熙),光宗(绍熙),宁宗(庆元 嘉泰 开熙 嘉定),理宗(宝庆 绍定 端平 嘉熙 淳祐 开庆 景定),度宗(咸淳),恭宗(德祐),端宗(景炎),帝昺(祥兴)

元世祖(至元),成宗(元贞 大德),武宗(至大),仁宗(皇庆 延祐),英宗(至治),泰定帝(泰定 致和),明宗(天历),文宗(天历 至顺),顺帝(元统 至元 至正)

陵寝 盘古(青县),女娲(阌乡),伏羲(陈州),神农(曲阜),黄帝(中都),少昊(曲阜),颛顼(高阳),帝喾(滑县),高阳氏(东昌),华胥氏(蓝田),帝尧(东平),帝舜(永州),大禹(会稽),夏太康(太康),成汤(偃师),太甲(济南),殷中宗(内黄),商高宗(西平),周文武成康(咸阳),威烈王(河南),昭王(少室)。秦始皇(骊山),汉高祖(长陵咸阳),文帝(西安),武帝(兴平),景帝(咸阳),宣帝(长安),光武(原陵孟津),明帝(洛阳),昭烈(成都)。隋文(武功),晋元帝(江宁),晋十一帝陵(上元),吴大帝(钟山),吴景帝(太平),齐高武明(丹阳),梁武简文(丹阳),陈文帝(武功),陈高祖(高要),隋炀帝(扬州),唐高祖(三原),太宗(九嵕山),宪宗(满城),宣宗(景阳),中宗(偃师),西魏武帝(富平),石勒(顺德),宋太祖(昌陵),太宗(熙陵),真宗(定陵),仁宗(昭陵,俱巩县),南宋高孝光宁理度(会稽),宋三陵(钦陵、庆陵、安陵,保定),宋端宗(厓山),徽宗(五国城),辽太祖(宁远卫)

明洪武皇帝(孝陵,江宁),永乐(长陵),洪熙(献陵),宣德(景陵),正统(裕陵),成化(茂陵),弘治(泰陵),正德(康陵),嘉靖(永陵),隆庆(昭陵),万历(庆陵),泰昌(定陵),天启(德陵),崇祯(思陵,俱顺天天寿山),建文君(自滇还,迎入南内,号老佛,卒葬西山。碑曰:天下大师之墓)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卷之三 人物部:仪制

印度童话:玫瑰园里的传说

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